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_第0795章出王师,伐不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795章出王师,伐不臣! (第2/2页)

内阁是想打的。

    如今他更是肯定了这一点。

    一阵闲谈之后,众人分开,张好古没有回家,而是去了皇宫。

    武英殿中,朱由校今日难得没去西苑查看他那些机械,临战之前,朱由校自然是更关注战事。「

    这一战对朝廷有利,那打就是了,一些宵小妄图生事,朕倒是不在乎。」

    朱由校说的云淡风轻,其神情自有一份霸气在:

    朱由校算是看清楚了,草原上三万,甘陕三边三万,辽南三万,交祉五万,还有南洋..

    新军四处需要坐镇,留在南北直隶的可用之兵也就只够维稳了,手里不再多出些兵马来,朱由校都感觉心胸里有股气不顺畅,理不通顺。

    张好古默默听着朱由校的想法,再编练十来个镇,倒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如今大明是优军政策,高地位高待遇高福利,伤残还有荣养,新军就是朝廷自己人,是皇帝的自己人,新军子嗣无论是当官还是做什么都有优待,因此朝廷的募兵制度制度下,各地别说百姓了,就是士绅商贾也是想参军。

    起码士绅商贾本来就有底蕴在,其子嗣读书识字,进入军中起步更高,将来也是进入朝廷中枢的正道。

    眼下限制朝廷新军数量的,其实不是没人愿意参军,相反愿意参军的人多了,朝廷是宁缺毋滥加上如今正在大发展,需要最多的不是军人而是工人。不过朱由校有这个想法也正常,若是朝廷再多个二十来万兵马,那这天下还真就没什么魑魅魍魉了。

    张好古想了想说道:

    张好古的想法是,在现有镇的基础上,把每镇的人数扩大一些,这样的话简简单单增添十万兵是没什么问题的,至于后续是编练新镇还是其他,完全可以慢慢来。

    朱由校点了点头,张好古的思路更稳妥些。点了点头,朱由校说道:

    北方各省是新党和朱由校的基本盘,以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这四省加上直隶来算,朝廷轻轻松松可编练超过三十万以上有一定军事素养的新兵出来。明面上朝廷是那些兵马,但在北方各省,包括甘陕,两湖,江浙一线,朝廷随时可以扩充更多的兵马,只是如今没这个必要罢了。

    说完扩军的事,朱由校问道:

    张好古说道:

    「三个镇?东瀛可不弱。"朱由校说道。

    张好古解释着:

    朱由校立刻理解了张好古的意思:

    张好古点点头:

    朱由校笑了:

    谁说不是呢

    ,关东的那些亲藩和谱代肯定会为了将军位置打的头破血流,尤其是当他们知道大明朝廷根本无心东瀛,只是为了开海而来之后,必然会毫无顾忌打的人脑子变成狗脑子。

    至于那些外样外藩,还有关西、天皇,他们也各有各的心思,整个东瀛必然会成为群雄逐鹿的战场,如今有三五百万户百姓,修生养息了十几年的东瀛必然会乱成一锅粥,这是对大明来说最好的局势。

    至于最后谁会赢,大明还真不在乎,因为大明必定会去帮快输的那个。

    张好古笑着:

    朱由校狐疑的看着张好古:

    张好古笑道:

    朱由校恍然,继而忍不住指着张好古笑道:

    张好古则是一脸坦然:

    在朝廷使臣出使东瀛没几日后,朝鲜遣使来大明求援了。

    朝鲜使者哭的是声泪俱下,在朝会之上对着朱由校哐哐磕头,把被坏人欺负的小媳妇形象展现的非常鲜活,着实让朱由校满意。

    「外使还请放心,我朝已经遣使去东瀛申饬其幕府了,若其置之不理,自有大明为你做主。「张瑞图说道。

    朝鲜使者听到后大喜,当即再次叩头:

    朝鲜使者找来了,而很快不少小国使者也都闻风找上来了。

    和东瀛做生意的可不仅仅是朝鲜和大明,这些小国都有份啊,货丢了就算了,如今连人带货都被扣下,什么消息也传不出来,这让他们怎么能甘心?

    之前没动静,他们也无力对付东瀛,但如今朝鲜找大明求援成功了,这些人自然一窝蜂的都涌来了。

    这么多小国使节都来哭诉东瀛的残暴,明明东瀛锁国与否都是其自身国策,但如今看来仿佛东瀛锁国就是什么天怒人怨之事,一时之间东瀛是人人喊打,真成了被唾弃的存在。

    显然,这些小国都是跟风过来的,他们只是想趁机讨点好处,但朱由校不在乎,有这些小国在,大明日后的行动那就是顺天应人,万众景从的正义之举。

    虽说出王师以伐不臣,王道就握在大明手里,但一些外在名声大明也是要的,不能让人说成是贪婪小国土地财货吧,不然今日东瀛打一仗,明日南洋打一仗,那周围小国人人自危之下,大明对外的策略可就不是那么好执行了。

    很快,前往东瀛的使者返回了,使者们没有成功与东瀛幕府完成谈判交涉,对幕府的申饬也毫无作用。

    鉴于东瀛幕府的冥顽不灵,大明朝廷决定采取一些激烈的动作来唤醒昏了头的东瀛幕府:

    出王师,伐不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