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儿_第一百四十章 两头失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章 两头失塌 (第3/3页)

br>
    按照殷彬提供的地址和门牌号码,两人来到汪股长住的宿舍楼。王加根让敬文提着烟酒在楼道里站着,自己一个人去敲门。

    开门的是一个老太太,说她儿子、儿媳和孙子都不在,看电影去了。

    他们失望地返回孝天市副食品批发公司。在敬文家里看了一个多小时电视。

    眼看过了十点钟,两人再次前往,终于见到了汪股长。

    因为是在家里,汪股长果然比在办公室里要热情。看过张雨桓的亲笔信,又扫了一眼他们带来的东西,他说,每年的人事调动,局里都是在八月二十号左右——也就是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开会集中研究。方红梅的《请调报告》他前几天才收到,错过了集中研究的时间。局里不可能为她一个人的事情再开党委会,所以比较麻烦。

    “《请调报告》早就交给张股长了啊!卧龙乡教育组李组长八月十二号签的意见,我当天就交给了张国学。”王加根非常委屈地说。

    汪股长显得面无表情:“但我确实是八月二十号之后才收到的。我和方红梅无仇无冤,没有必要扣着她的报告不上交。”

    王加根恨不得即刻冲到张国学家里,狠狠地揍他一顿,甚至拿一把杀猪刀子,捅他狗日的。不过,理智还是让他冷静了下来。

    “那现在怎么办呢?”他沮丧在问汪股长。

    “除非有特别顶手的关系,与徐局长打声招呼,或许还有补救的余地。”汪股长说,“人事调动的决策权在领导层。我们都是办事的,的确无能无力啊。”

    事情就这样搁浅了。

    接下来的两天,王加根就像疯了一样。他先后去找了张雨桓、殷彬、周菊凤、小祝、曹云安、汤正源、王青松和卧龙乡教育组的李组长,动用了在孝天城所有关系。他还专门去敲过几次徐局长家的门,但别人一直没让他进去。

    到了八月三十号,他不得不返回花园,参加牌坊乡教育组召开的全乡教师大会。坐在开往花园的火车上,他无比悲怆。

    列车上的广播喇叭里,费翔正在演唱《故乡的云》:“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抹去创痕;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

    王加根感觉费翔是专门为他而唱的,情不自禁地跟着哼了起来。

    和往年一样,在牌坊乡教师大会上,刘福民宣布了干部人事任免和教师调动情况。

    牌坊中学有一个教师调到了牌坊乡教育组,还有一个教师调到了桥西中学,而王加根和方红梅依然没有变动。

    整个开会期间,王加根感觉非常难堪。闹得那么起劲,动静搞得那么大,最终哪儿也没有去成。别人不声不响,却调到了条件较好的地方。每个人看他的眼神,都是轻蔑的、嘲弄的、幸灾乐祸的。

    他真想地面裂开一条缝儿,让自己钻进去。

    散会后回家的路上,方红梅牢sao满腹地抱怨:“早知今日,不如当初就想办法往桥西中学调。”

    王加根本来就非常懊恼和后悔,听到这儿,便与老婆争吵了起来,闹得两人都不痛快。

    打击还不仅如此。

    第二天牌坊中学开会分工,王加根被安排教初二,方红梅被安排教初一,两人都没担任班主任。

    此前,王加根已经连续三年担任初三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方红梅也连续两年担任初三班语文教师。夫妻俩成为大家公认的业务骨干,而现在,居然都从初三拉下来了。

    这是让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没有预料到的。

    不教毕业班,不当班主任,意味着全年收入会大幅度减少,意味着学校领导再也不重视和指望他们了,意味着他们在社会上和学校里的声望会明显下降。

    教师分工宣布之后,肖玉荣特地来到他们家里,解释学校领导这样安排的考虑和原因。

    “主要是怕学期中途你们的调令又来了,影响毕业班的教学。”

    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听上去没一点儿毛病,但这丝毫也不能消除他们对肖玉荣的怨恨和不满。教书不怎么样,肚子的坏水还不少!

    这年教师节,牌坊中学给每个教师发了八十块钱,还有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红烛颂》。

    翻开《红烛颂》,第一篇就是王加根和张国学的大作,写的是全国优秀教师邹山青的先进事迹。

    王加根拿到书后,在扉页空白处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不如意的日子需要冷静,宽容自己,也宽容别人。

    寻死觅活会成为幸灾乐祸者的笑柄;诉苦,除了换来几句廉价的同情,只会让朋友厌烦。至于心灰意冷地自暴自弃,那简直就是在毁灭自己!默默地忍受一切吧——紧咬嘴唇,忍住泪!

    失眠时,仰卧在床,冷静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切实可行地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明天。

    要自信!要永远抱有这样的信念:不懈地努力,迟早是会得到回报的;顽强地活着,便是成功了一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