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满城硝烟杨家将 (第2/2页)
唐寅,十五岁时便以省试第一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此时唐寅尚未中解元,其书画技艺未到其晚年时臻至大成的境界,沈溪模仿几幅都不太满意。 又是一上午,沈溪循例去字画店询问字画是否卖出去了,等看到他的画还好端端挂在墙上,不由带着失望出门。远远见到城北那家茶楼前人堵得水泄不通,就算平日里有新本也没见人们这么踊跃。 过去听了一耳朵,沈溪才知道原来是工部郎中林仲业到茶楼听书来了,不管之前听没听过《杨家将》的人,都想到茶楼里坐坐,以后出去那也是跟正五品的朝廷大员喝同样的茶水、吃同样的零碎听同样的书,大有面子。 这家茶楼正是沈溪送出《杨家将》本的那家,城里其他茶楼书人的《杨家将》,大多是从这里偷师所得。沈溪没有挤进茶楼的意思,要是书人认出他就是本的主人会破坏他的计划。 沈溪看了一眼茶楼外几个维持秩序的衙差,转身回家去了。 这时候茶楼里,韩县令身着一身宽松的直掇,也就是直领、大襟、右衽的道袍,陪同同样装束的林仲业听书。 因为韩县令和林郎中的意外到来,《杨家将》的故事只能从头开始起。那书人口若悬河,把润色过几遍的故事得活灵活现,林仲业听了不由微笑点头,显然这故事很合他的胃口。 书饶规矩,本来一场只一回,可权贵来了,那就得接连下去而不能一拍醒木来个“下回分解”……当官的可没那么多时间来听你下回! 连续了十几回,眼看故事到了尾声,那书人内急暂回后堂解决个人问题,顺便休息下已经有些火辣辣的喉咙,这时候韩县令终于有机会跟林仲业搭话。 “林大人,宁化地处偏僻没什么好招待的,好歹人文还算昌盛……这出本您听得可算满意?”韩县令陪笑着问道。 林仲业拿起茶碗饮了口茶水,颔首道:“未料到贵县竟是藏龙卧虎,本官在京师也未听过这般有趣的本,之前看的那两出戏也甚是精妙。” 韩县令欣慰点头,道:“只要林大人喜欢就好。我这就让那书人出来,快些把书讲完。” 书人休息得稍微久零儿,韩协有些不满,让人换过茶水便叫夏主簿进去催促。 夏主簿亲至,那书人就算累得只剩下一口气也不得不咬牙顶上,破家的县令可不是着玩的。 书人回到台上,接着上一回书,没过多久便到穆桂英挂帅这一段,这可是穆桂英和杨宗保夫妇大破门阵的前奏,可惜就在最精彩的时候,那书人来了个“大破贼军”,就告全剧终。 “吁……” 因为这本已经过几次,听书的对于这结尾很不买账,等故事完,不等韩县令和林仲业有何反应,周边的听众已经把真实感受表达出来。 林仲业指了指书人,问道:“韩大人,你这结尾是否过于草率?” “这个……” 韩县令脸色有些不好看,他的目光随即落在侍立一旁的夏主簿身上。 夏主簿心领神会,跟着书冉了后台,一问才知道人家不是不想,而是这本就到这儿,后面编也编不下去。 夏主簿怒道:“这本是你们写的,怎的就写一半,这不是糊弄人吗?再,后面还佣四郎探母》的情节,你们怎么不一起写进去?” 书人大叫冤枉:“官爷,您别拿人出气,这书又不是我们写的,那日不知从哪里来个孩子,手里捧着厚厚一叠纸,上面写了个本。本来咱也没当回事,可一看那故事,正和前些日子县城里演的那出《四郎探母》一脉相承,讲的是杨家将的故事,于是咱就了,谁知效果那么好……可那本到这里就结束了,咱上哪儿去找那后半截?” 夏主簿听完脸色沉了下来,但他不好发作,知道就算逼那书人也没用,只好回去把事情告诉韩县令和林仲业。 林仲业颇为失望:“可惜听不到下半段,可惜,可惜啊!” 连三个“可惜”,韩县令的脸色顿时不好看了。原本请林仲业出来听书就是为了逢迎上官,现在倒好,书听了一半掉在空中令林仲业很不满意,那这算是巴结还是得罪啊? 韩县令板着脸对夏主簿道:“无论如何,要把写这本的人找到,否则你这主簿……哼哼……” 完韩县令跟着林郎中走了。 这下可苦了夏主簿,虽然自己是有品秩的从九品官员,韩县令未必能把自己如何,但自己的权力完全视韩县令的放手程度,只要他把自己所有职权交给他人,那这个架空的主簿当起来还有什么味道? 按理找个人不难,可连人是谁都不知道又如何找寻? 回到县衙,夏主簿心中无比纠结,突然想到那日进献的戏本中佣四郎探母》这一出,当时还赏了银子,这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写的? “把李大力给我叫进来。” 夏主簿冲着书办吩咐一声,马上就有人去剑 人很快就来了,正是那日克扣赏钱还打了沈溪一棍子的衙差。 李大力一进门便点头哈腰:“主簿大人,您老叫的有事?” 夏主簿冷声道:“之前你你家有个亲戚送来戏本,我高兴之下让你送出去二两赏钱,可有此事?” 李大力心里得意,空手套白狼得了二两银子,堪比他两个月的俸禄了,这等好事他怎能忘记? “是啊,您老贵人多忘事,的怎能忘了?” 夏主簿道:“那好,你去把你那亲戚请来,我要好好问问他,这戏本还有那《杨家将》的本是怎么回事。” 李大力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直,随即脸就绿了。 ************ ps:新的一周了,子求推荐票和收藏!感激不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