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5 栽赃和污蔑 (第1/2页)
,我能看到物品价格 傅松看着余山:“咱们的电影和好莱坞哪部电影相似?让我看看。” 谁知余山道:“好莱坞的电影还没拍出来。” “还没拍出来?”傅松有些傻眼,“没拍出来他们是怎么认定咱们抄袭的?” 余山:“《人在囧途》不是获奖了吗?恰好奥斯卡也在评最佳编剧奖。 所以作协那边就选了几部最优秀的参与评选。 作为国际大奖,能拿到奥斯卡的荣誉,对弘扬咱们国家的文化非常有好处。 作协那边联系姜家女,姜家女也问了我的意见。 当时你不在,我就让她直接参选了,没想到……” 傅松看着那篇微博:“既然对方电影都没拍出来,说咱们抄袭是不是有点牵强了。 而且若我没记错,不管是作协那边的评奖,还是奥斯卡评奖。 只要电影没上映,主办方都必须对剧本中的剧情保密吧? 可《驯龙总动员》的片方却将咱们电影的细节列出来,要是因此影响票房,损失算谁的?” “这……”余山擦擦额头冷汗,他光顾对方说自己抄袭的事了,却忽略了这个细节。 “我现在就联系作协,问问到底怎么回事?” 傅松点点头:“不仅要问,还要弄清楚那个好莱坞编剧的情况。 公路片的情节在某些地方相似,也不是不可能发生,毕竟艺术源于生活嘛! 大家都是从飞机上获得的灵感,只要相似度不是特别高,就不能算抄袭。 牛顿和莱布尼茨都发明了微积分,难道就因为牛顿早提出几个月,就说莱布尼茨是抄的? 两人可是隔着好几万里呢!” 余山:“好的,我这就去问。” 余山走后,傅松皱起眉头。 其实穿越前的《人在囧途》,的确和西方一部叫《落难见真情》公路片有些相似。 但傅松把《人在囧途》拿出来时,专门查过资料。 这个世界并没有《落难见真情》,而且就算真有,对方也没办法直接告自己侵权,最多是不要脸的借鉴。 因为《人在囧途》和《落难见真情》已经算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结果现在忽然搞出个抄袭,就挺离谱的。 这时敲门声响起,是姜家女。 看着对方低落的样子,傅松笑道:“是不是因为《驯龙总动员》告咱们侵权的事? 别担心,这其中一定有误会,交给我吧,你认真忙自己的事即可。” 姜家女的眼眶忽然红了:“傅总,对不起。 那个编剧叫约翰·马丁,是我在漂亮国留学时的导师。” 傅松一愣:“导师?” “对,因为《人在囧途》从某方面来说属于公路片,这个类型国内可参考的电影并不多。 而约翰·马丁教授则是公路片的鼻祖,在这方面有极其丰富的经验。 为了保证剧本质量,我就私信他,向他请教各种问题。 可没想到……” 傅松沉默,终于,他问:“那个约翰·马丁是怎么说的?” “这……我还没问他。” 傅松:“现在你给他发邮件,问问到底什么情况。” “可他要是不承认怎么办?” 傅松道:“你向他咨询的邮件应该还在吧?只要有邮件当证据,就不怕他不承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