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笑傲开始_22:建文藏宝与长乐钥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2:建文藏宝与长乐钥匙 (第1/2页)

    看到宁正蹲在石碑前看了一会,善和出声询问道。

    “阿弥陀佛,施主发现了什么?”

    拍了拍手上的尘土,站起来的宁正对善和反问道。

    “看不出来,善和大师难道你的师傅没和你们说过这位忘苦大师?”

    善和想了想,然后确定的答道。

    “师傅他老人家当年只是说此人出家前身份颇为尊贵,其他的倒是没有对我们说过。”

    身份尊贵,出生在洪武十年十二月,年纪轻轻就享便了世间所有的福,

    这三条看似简单的信息,令宁正想到了一个难知真假的答案。

    在这大明的天下,身份尊贵者也就只有朱姓之人;

    至于什么人才能年纪轻轻便尽享世间的美好,

    要是在现代或许还不好说,可是在古代就好猜测的多了,

    毕竟在古代有资格这么自负的便只有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

    洪武十年是个很特别的年份,明朝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便出生在这一年。

    想到建文帝,宁正感觉自己发现了‘盲点’。

    若是这个愧僧忘苦真的是建文帝朱允炆的话,那么好像石碑上写下的东西便合理了很多。

    身为朱元璋最喜爱的孙子,朱允炆自然知道金陵寺的存在,甚至极有可能还跟他的皇爷爷来过这金陵寺。

    而靖难之役的时候,以定慧禅师的年纪虽然可能已经去世,但他的弟子肯定还活着,并且极有可能已经成了金陵寺的方丈。

    如果说建文帝朱允炆想要找到一个适合藏身的地方,

    那么金陵寺这个和朱家关系极深,但又因为定慧禅师死去而变得没有那么深的地方,

    就变得极其适合被明成祖朱棣追杀的建文帝朱允炆躲藏。

    这个有着老朱亲题匾额和牌位的金陵寺,甚至有可能是明成祖朱棣最没勇气去的两个地方之一。

    当然这个愧僧忘苦也还是有一点点可能不是建文帝朱允炆,

    不过是不是对现在的宁正来说都不重要,因为宁正已经把心思放到了建文帝朱允炆藏在应天府的宝藏上面了。

    以书中描述的宝藏的价值,如果江湖明俊不再升级,甚至足够他百年之用。

    对现在每月打底消耗20000两的宁中来说,这个突然记起来的宝藏真是想起的太及时了。

    若是能取了那宝藏,哪怕江湖明俊不再升级,宁正也有把握在三年内成就天下第一,

    并且他还可以借着这宝藏的庞大钱财组建一支军队,到时候可以在完成建文帝遗愿的同时夺取天下,将这个世界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不想让更多的人知晓建文帝的事情,宁正便出声对善和说道。

    “既然连大师的师傅都不知晓,那咱们也就不用去猜测了,况且这都是几十年前事情了,就让它随风飘远去吧。”

    本就不是心思深沉之人,善和经宁正的“开导”即刻便露出了笑容。

    “阿弥陀佛,施主说的倒也不错,人都死了数十年,还去计较他的身份做什么!三位施主请跟贫僧继续游览塔林。”

    由于想着建文帝宝藏的事情,之后一直到第五十九行七级大石塔宁正都没再言语。

    当来到长乐银上所说的‘东南六十行’,宁正才提起精神仔细观察起来。

    第六十行七级大石塔和之前看到的七级大石塔完全不同,

    塔林中的众多石塔中,绝大多数的样式都基本相同,仅有个别的样式有着些许的区别,

    可这座石塔底座样式和其他的石塔虽然没有区别,可底座上面的塔身别的石塔都是呈六角形或八角形,而这座石塔的塔身是呈现圆形的,还是上下大小不一的圆形。

    底座上刻有的图案也与之前的那些有所区别,

    其他的七级大石塔底座上刻着的都是坐着的和尚,而这座七级大石塔上面刻着的则是一个个手持戒刀练武的和尚。

    “三位施主,这第六十行七级大石塔,乃是商州百余年来武功最高的僧人方恒禅师的石塔,这塔是数十年来被其所救的善信们集体出资所建。”

    “方恒禅师虽然佛法修为不如前面的众多法师大德,但其性格刚烈为人嫉恶如仇,活着的时候曾凭一柄戒刀连破十七山匪人,一生受其恩惠的少说也有万人之众。”

    “......”

    作为金陵寺塔林内唯二没靠佛法修为立下七级大石塔的僧人,

    这位方恒禅师可以说是善和最崇拜的人。

    年轻的时候善和甚至还想如同对方一样凭借所学武功救助一切苦难众生,

    可惜最终他还是被时间证明不适合习武。

    听到善和的话,宁正脑中不由浮现出画面。

    一名赤裸上身的和尚金刚怒目,握着戒刀的手不停挥动,伴随着戒刀的挥动一名名涌向他的恶徒被戒刀斩成两段。

    被脑中自己想象出的画面所感染,宁正感到自己的血都烧了起来。

    素来行事随心所欲的宁正,从来没有做过如同方恒禅师那样的事,

    他斩杀恶徒也仅仅是因为对方对他起了坏心思,而非专门调查他们的所作所为然后去执行正义的审判。

    江湖上武功强于方恒禅师的或许有,但至少宁正目前还没听说过任何一个像他一般行事,如此不顾及其他只为令心中的正义感得到释放。

    深吸了口气,强压下想要去行侠仗义的冲动,宁正头一次念起了佛号。

    “阿弥陀佛,这位方恒禅师真是令人敬仰,小子只恨生的太晚未能一见禅师真容,仅为禅师生前所做善举小子决定出五百两白银,今后禅师的宝塔还往大师多加照看。”

    王婵、王好姐妹听到宁正又要掏钱,两个人头都有些发懵,

    一千六百两白银这是她们就连做梦都不敢想的数字,如今宁正说出就好像掏出的是一千六百个铜板一样。

    明白钱财珍贵的两人想要劝宁正不要如此大手大脚,可随即相互对视的两人又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两人没有任何理由能够劝宁正不要这般大手大脚,毕竟她们又不是宁正的什么人,而且她们也不知道这些钱对宁正来说代表着什么。

    随着冲动被压下,宁正才想到自己还有正事没干。

    佯装疲惫的坐到一棵树下,脸上露出倦意的宁正出声对善和说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