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往年秘辛 (第2/2页)
。一不小心,倒在了棋盘上,立时把上面的棋子冲了个七零八落。 孩童自知犯错,立马跪倒在地,低声哭道:“弟子该死,求师祖宽恕。” 中年人倒是神色不变,索性把棋盘上全部棋子一卷,扔回了棋盒里。 淡然道:“哎,我自称神机妙算,但白棋败局已定,再下只是徒做挣扎,与你无关。” 心中却想:师弟呐,这是天意让我以外力破困局。 此人正是天道盟盟主,晋州巨擘冉道人。 看向跪在一旁的孩童问道:“你是新来的弟子吧?见了几次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弟子牛大宝,半月前拜入天道盟。” “这个名字有点俗气,从今往后你就叫北天好了。希望你以后能替我撑起这片天空。” “多谢盟主赐名。” “章春风他们该回来了,你去门口迎接一下,到时候直接进来无需通报。” 孩童见自己闯了这么大的祸事,竟然没受责罚还喜得师祖赐名,兴高采烈的往外跑去,早忘了收拾桌上的茶渍。 冉道人脸上的寒色一闪而过,起身站到了窗前。看着窗外萧瑟秋风,乌云遮日,叹道: “寒冬将至,今日时局,换做师弟你该如何谋划?不是当年师尊优柔,现在如果是你我并肩迎敌,何惧他柳乘风!如今…” 山风入楼,把冉道人身上的明黄长衫吹得猎猎作响,长衫上绣着的弯刀如活物一样张牙舞爪。 一个剑眉星眸的青年人这时进了屋子,拱手道:“弟子章春风参见盟主。” 冉道人转过身来,看见章春风一脸严肃,知道事有不妙,摆手道: “春风,坐下说吧。” “多谢盟主赐座,晚辈不敢。初步断定,绿柳庄的柳嫣然救走了一个名叫柳飘絮的女子。” “我知道了。不过你对师伯还是生疏。” “这些年师伯对弟子的悉心栽培,弟子一直铭记在心。”
冉道人听到章春风改口师伯,呵呵一笑,甚为满意,话锋一转。 “你能有今日,最应该感谢的并不是我,是你师父把你领到这长生路上,才有你今日威震晋州的大名。” 章春风不语,但眼神迷茫,似乎在回忆那些早已刻骨难忘的画面:晨曦中,夕阳下,山谷里,楼顶旁,都有一大两小,其乐融融。 “你入天道盟多久了?”冉道人打断了章春风的思绪。 “晚辈七岁上山,在这悬空寺里已经待了二十三年。” “你本来天资聪慧,又刻苦修炼,如今在这九州万里,也算得上出类拔萃。可饮水思源,吴师弟对你倾囊相授,他才是你长生路上的明灯,是你唯一的师父。” 章春风依旧不语。 冉道人知道其中缘由,但现在棋差一招,只能把早已想好的娓娓道来。 “你可知今日从风月幻境逃走之人是谁?” “如若弟子所料不错,今日之柳飘絮,就是当年之飘絮仙子。如今虽声名不显,但十五年前,弟子印象中的飘絮仙子艳名远播,晋州闻名。他和师”章春风还是没叫出口。“那人之间的瓜葛,亦有耳闻。” “是啊,十五年前飘絮仙子弱冠之年便晋升灵师境界,被誉为绿柳庄百年不遇的天才,传闻柳乘风这个老家伙甚至要把已有百年没人继承的圣女之位传给他这个宝贝女儿,可惜啊,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何尝不爱英雄。 当年柳飘絮和你师父不打不相识,两人在明争暗斗中滋生感情,吴师弟一时被她迷惑,俩人竟然私定了终身。后来还妄想化解两家的不世之仇。只是我们天道盟和绿柳庄的仇根深种,两人不自量力,结局早已注定。 你师父当年惊才艳艳,谋略功法不在我之下,当年我一心修炼,不问政事,这盟主之位本该是他的才对。可惜为情所累,才和我们的师尊翻脸无情,被禁足常山。 这柳飘絮竟然独闯常山寻你师父,被盟中长老发现后,师尊为了让吴师弟斩断红尘杂念,想来吴师弟那时也有顾全柳飘絮安危之意,说出两人一刀两断之语。 爱之深,恨之切。后来柳飘絮走火入魔,陷入癫狂。失手错杀你师兄,这你都知道。” 章春风眼角含泪,默然不语。 “吴师弟受师尊之命,和我亲手布下了风月幻境。柳飘絮作为绿柳庄内定的下一代掌门人被困常山,柳乘风不可能坐视不管,不料引发了几十年来两派间最大规模的一次争斗。 毕竟此事因吴师弟而起,后来大战中他又露出对绿柳庄手软之心,导致人心浮动。虽然绿柳庄也伤亡不轻,止了干戈。但盟内弟子血流成河,死伤惨重,这一仗我们大败。 吴师弟因此触怒了师尊,他被逐出悬空寺,再没有回来。外界只当是你师父和柳飘絮双双叛离师门,私奔在外。” 冉道人娓娓道来,章春风已经眼泪婆娑。章春风这才知道当年师父失踪之秘,原来竟有这般秘辛。自己是冤枉他了。 “柳飘絮被囚禁在常山,此事非同小可,你师父被迫离开师门,传扬出去实在有损他的清誉,这些年,师伯实在不忍出口。” 章春风十五年来的心结终于解开了。十五年没有听到他的消息,已经记不起其音容样貌,但自信只要再见,必然一眼认出。 “现在我被刺在前,柳飘絮脱困在后,明显是绿柳庄大打出手的时机,你觉得我们能有几分胜算。” 这些年绿柳庄获得神秘助力,实力发展迅猛,一直在蠢蠢欲动。如果真的动手,天道盟怕是真的覆灭在即。 章春风摇了摇头,以他所见,天道盟毫无胜算。 此时也已经听出,如今能解天道盟之困境的就在师父身上。可师父消失一十五年,从哪寻来。经过当年恩怨,师父是否还会对师门援手,也未可知。 冉道人似乎看透章春风心中所想,两眼放光的说道:“此事一在你,二在李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