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乖孙,刚才的文官和武将你怎么看? (第2/2页)
“三爷的学识和聪慧,臣实在是佩服!” 刘三吾诚心实意的说道。 朱元璋和朱标听完后,当即笑了起来。 解答了心中的疑惑,刘三吾便离开了东阁。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后,朱元璋问道:“乖孙,刚才的文官和武将你怎么看?” 想当初,他也是这么手把手的带朱标。 现在,又轮到了朱允熥。 “文官都是精明之人,善于揣测人心。” “沈大人和茹大人,显然是顺着爷爷和父亲回答的问题。” “两人相比较而言,还是茹大人的能力更强一些。” “户部尚书赵大人则是有些墙头草,此人怕是不能肩负此等重任!” 朱允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记得,户部尚书赵勉后面因为接收赃物被处死。 还顺带着连给了他老丈人刘三吾。 茹瑺则是一直担任了很多年的兵部尚书,持续到了朱元璋去世。 这是非常罕见的一件事。 朱元璋很清楚兵部的重要性。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换兵部尚书。
茹瑺能够连续担任多年,可见他的能力确实不同寻常。 朱元璋和朱标听完,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份凭借和他们心中的完全一致。 “乖孙这双眼睛可真是慧眼。” “一眼就能把人给看穿。” “不错,不错!” 朱元璋满意的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 本来,他是想摸一摸朱允熥的头,但是想到朱允熥已经大了,不再适合摸头。 男人的头,女人的脚。 一般不能轻易的摸! “熥儿小小年纪,眼力就已经如此厉害。” “比为父我当年还要强!” 朱标的心里很欣慰。 他这段时间对朱允熥真是越来越满意。 每每都会表现出超乎朱标意料之外的能力。 朱允熥在脑海中总结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武将这边,则是一群只想打仗的人。” “凉国公蓝玉和颍国公傅友德两人看似有矛盾。” “其实,也都只是表面上而已。” “他们也只是会嘴上发发牢sao,相互骂一骂对方,并不会真的动手。” “这就是武将性格的问题,其次就是都属于同一派系。” “并不会将矛盾彻底的激化。” “剩余的勋贵,则是以两人为首。” “或者说,是以凉国公为首,毕竟颍国公是降将。” “但正因为他们性子比较直,脾气比较暴,所以对他们的手段也要更加的严厉。” “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把他们震慑住。” “否则,就会变成真的骄兵悍将,就会使得他们目无王法,目无遵纪。” “最终可能会酿成大祸!” 朱允熥说完这些,便闭嘴不再说话。 他在等着朱元璋和朱标两人开口。 “乖孙你能看的这么透彻,咱比刚才听到你评价文官还高兴。” “武将这些人,都是当年跟着咱打天下的老兄弟,要不就是老兄弟的后代。” “要不然就是前些年几次北伐冒出头的将领。” “说到底,这些人都是淮西出身。” “和咱,和你爹,还有你,祖籍都是同一片土地。” 朱元璋说完,叹了一口气。 他的话还没说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