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纪王李慎 (第3/3页)
重重点头,“皇兄,多当地乡民交谈,多看看风景,不必太多劳累。”
李承乾看着她离开,对纥干承基吩咐道:“改道去高陵县。” “喏。” 李丽质看着车驾队伍离开,心中又是一叹,骊山的理念对很多人都不适用。 想让太子转变过来很难,或许是父皇也看出了他的变化,这才会同意张阳的建议。 李丽质策马回到骊山村口,高阳与东阳正帮着小武算账目呢。 高阳问道:“皇兄去高陵了吗?” 李丽质翻身下马,又道:“嗯,是父皇的意思。” “嗯。” 李丽质不想与这两位meimei说太多,宫里那些事离她们越远越好。 因太子离开了东宫李治与狄仁杰也长出一口气,本来两人就是在官学署混着,现在太子一走他们俩人又自由了。 逃命般地从官学署出来,李治看了眼身边的李慎,“以后你就跟着我们。” 李慎很是乖巧地点头,“嗯,都听皇兄的。” 说来在后宫中韦贵妃不是一个好人,可李慎这孩子看着就很天真也很懂事。 这母子间的差距倒是挺大的。 尤其是这个弟弟主动拿出了钱袋子,李治更喜欢这个弟弟。 “皇兄,骊山的学识是什么样的。” 李治恍然大悟,“原来你请父皇来寻我玩,是为了骊山学识。” 李慎笑道:“都说学了骊山的学识,就能够掌握改天时,逆地理之手段,还能平山川,破城池。” 李治尴尬地笑了笑,哪有他说得这么厉害,姐夫除了是尚书左丞还兼着太府寺卿。 黄河治理的问题,至今还困扰着姐夫。 而且还要再开沟渠,又被朝中反对了,先秦修建郑国渠几乎动用了关中所有的民力,何况再修一道河渠。 可若不修,又如何治理关内。 “皇兄,以后的关中真的可以在冬天种菜吗?” 李治气馁道:“快了吧。” “皇兄能与弟弟说说骊山的学识吗?” 晋王的这个弟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有问不完的问题,狄仁杰跟在身后真想把自己的耳朵给捂着。 李治抬首笑道:“骊山学识穷尽天地造化,岂是三两年能够学完的,你皇兄我也不过学了一些皮毛。” 李慎崇拜道:“就算是皮毛也一定很厉害,坊间传闻骊山县侯是仙人,仙人的学识就算是皮毛也是寻常人所不能企及的。” 这个笨弟弟到底是从哪里听到的胡言乱语。 李治苦恼地回道:“骊山的学识你不用苦苦追寻,这些学识会以关中的变化一点点展现给世人。” “就像是拿出这个吐黑烟的怪物?” “没错。” 李治苦笑着,这弟弟都会抢答了,又道:“有空你可以来崇德殿,有一些骊山的书籍放着。” “弟弟谢过皇兄!”李慎突然行了一个大礼。 这场面吓了一跳。 李治想到从裴行俭抄了一页关于各县生产分配的文章,便从袖子里拿出来递给他,“这也是其中一部分,你拿去看看,其实……” “谢皇兄。”李慎又是一个大礼。 “其实……”李治欲言又止,又道:“其实智慧就是要多想多思考。” 李慎捧着这张纸,看着纸上的字如获至宝,看得如痴如醉。 狄仁杰小声问道:“晋王,你这位弟弟实在是……” 李治摇头道:“也不知道韦贵妃是怎么教的孩子。” “早晨时,柬之来问晚上还去平康坊吗?” “不去了。”李治看着这个弟弟气馁道:“这些天要带着他。” 狄仁杰行礼道:“太子殿下离开东宫,晋王也刚从官学署脱身,这才自由片刻,又遇纪王李慎,最近是什么日子。” “要说时运不济,也太过分了。” 李治也有同样的感慨。 狄仁杰神色悲怆似有同情。 关中又下雷雨了,今年的雷雨有些频繁,关中的气候多变,就像是李泰心情,魏王看着夜空雷光时隐时现,喃喃自语,“电?电……它当真能被人所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