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血亏 (第1/2页)
“六石足矣!” 朱大爷如释重负的点点头。 “如此一来,老夫就放心了。” 虽然亲眼见过秧苗,也见宁晏在公堂上亲口承认。但是,范仲淹还是忍不住把宁晏召进府中,亲自询问。 得到宁晏的再三保证,他总算是心里有一些底。 “宁晏,你可知,老夫为何如此看重这占城稻试种。” 朱大爷反问。 这语气里面,明显有考究的意思。 还不是因为你们装逼失败! 沉吟片刻,宁晏道。 “占城稻产量丰厚,若是朝廷引进,且试种成功,对我大宋来说,基本可以确保江南一地,再无谨记之忧。范相曾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足见忧国忧民,如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范相当然责无旁贷。” 宁晏表示崇拜的抱拳。 你就说这一波马屁拍的溜不溜吧。 “行了!老夫知你巧言机辩,休要卖弄。” 朱大爷很是嫌弃的挥挥手,心里是怎么滋味,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新粮试种,确实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老夫着实责无旁贷。可不仅如此……” 停顿了片刻,范仲淹看向宁晏,继续道。 “今年江南大旱,收成不足,如今粮价大涨,百姓人心惶惶。天灾已成,就怕人祸将至!” 朱大爷一脸担忧的表情,问向宁晏。 “你可知,何为人祸?” 我当然知道,但是我不能太快说出来,否则不符合我一个小秀才的人设。 装作沉吟了一会儿,宁晏抬起头道。 “学生以为,无非就是趁着大灾之年,囤积居奇,抬高粮价,百姓苦不堪言,活不下去了,只能向权贵出卖田宅,如此一来,流民增多,我大宋耕农愈少,沦为佃农,便会重演前朝之……” 等等! 您别那么看我行吗。 这都是老套路了! 感觉到朱大爷的神色不对,宁晏赶紧选择闭嘴。 朱大爷不可思议的看着宁晏。 对于宁晏的才学,朱大爷是绝对认可,否则也不会钦点凤雏之才!但那仅限于处理公务,以及算学一道上。 原本是想借着这个话题,指点一下宁晏,对于民生方面的见识。 可没想到,宁晏两句话,就把这个事摆在台面上。 这节奏,明显不对啊! 朱大爷想象中的情节,应该是宁晏一脸懵的上前请教,然后自己提携后辈,剖析厉害,最后来一波商业互吹。 可谁知道,宁晏上来就终结! “如此言论,你是从何得来。” 身为前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根红苗正进士出身的朱大爷可谓是大宋朝最出众的人物,但即便是自己,像宁晏这般弱冠之年,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准备科举。 宁晏倒好,张嘴就来! 这是一个弱冠不到的少年说出来的话! 眼看朱大爷有点炸的趋势。 宁晏赶紧眼珠子一转。 “小时候,学生家门前,路过一位高人……” 话音未落,就被朱大爷喝断。 “闭嘴!” 同一个梗,玩多了,就有点侮辱人的智商了。尤其是朱大爷这种原本就智商超群,近乎妖孽的人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