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内政-文化篇 (第2/2页)
疑着问道。 “嗯,这确实犯忌讳,石老爷他自己规定的,到了这里之后人人平等。 每个人只有职务不同,没有上下尊卑,所以大家平时互相称呼职务或者名字。 若是表示尊敬,可以叫某某先生,或者某某小姐、夫人之类的。” 柳银环夫妇当即愣住了,这石老爷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怎么还主动,让人放下尊卑观念呢? 越是弄不懂,他们越发谨慎,欧阳庚不管讲什么他们都遵守。 接下来柳银环夫妇慢慢了解到,石老爷不但生意做得大,他掌控的地盘也很大。 而且,他手底下光是子民就有十多万人。 这下子让他们夫妇害怕了,也越发遵从石老爷制定的规矩了。 见谁都客客气气的,而且也不敢摆架子,生怕被人举报。 而他们的生活也变得越发忙碌,每天不是行走在路上,就是睡在路上。 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要给定居点的人们表演新戏和戏曲节目,同时还要不断调教新人。 因为这个欧阳庚,一路上都在面试新人。 有合适的苗子,就会招到剧团内进行调教。 而赵寅生老夫子因为年岁的缘故,表示受不了奔波之苦。 柳银环夫妇以为,欧阳庚会责罚赵夫子。 谁知道,欧阳庚居然让人把他送回了安海镇休养。 这下子他们夫妇是真的相信石老爷的规定了。 …… 柳银环夫妇依旧在路上不断奔波,每到一地就忙着表演新戏。 随着到过的定居点越多,他们的演技磨炼的也越发成熟。 等到四个月的巡演完毕,整个剧团的人员都脱胎换骨。
他们的表演方式也越发新颖纯熟,逐渐摆脱了往日的京戏班子风格,越来越像后世的话剧团了。 而且他们每到一地,都会受到各地人们的热情欢迎。 那些热情的人们,十分大方的送东西给他们。 比如吃食,香烟甚至还有直接给军票的。 剧团里的孩子们收到吃食,都高兴的不得了。 柳银环夫妻则是得到了精神上的极大满足,他们被人们欢呼簇拥着。 他们成角了! 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比给什么金银珠宝还要让人高兴,上瘾。 …… 回到安海镇,见过赵寅生老夫子后,柳银环夫妇惊奇的发现这位老夫子居然收徒弟了。 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带了十多个。 这些学生有男有女,但是年纪都不大。 赵老夫子除了教写戏本外,还教各种文化典籍中的细节,比如各朝代服装的特点,以及文化风俗之类的。 另外不光赵寅生老夫子,他们剧团的那些乐手、道具师也都被分派了学生。 每个人跟前都跟了十多个学生,学生们都尊师重道,见面都会鞠躬行礼。 问候语都是“老师好,老师辛苦了。” 昔日被人随意欺辱的手艺人,一个个也都拽起来了。 一个个穿的干净板正,一丝不苟。 衣食住行,都会有学生凑到跟前伺候。 这么说吧,除了吃饭、上厕所不能代劳,其他都行。 而他们教授学生时,也都十分严肃认真,不然就会遭受责罚。 之前有个打锣的,不认真教学生,混日子。 被学生举报后,就被欧阳庚着人狠狠修理了一顿。 从此之后,手艺人们带徒弟都超级用心。 而且他们只要用心带学生,日后的养老问题也会由学生们负责。 …… 柳银环夫妇被欧阳庚领着去到一处砖瓦房子前。 “这里就是你们的宿舍了,这里是你们夫妻的薪水。” “薪水”这个词,他们夫妻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他们明白是月钱的意思。 柳银环接过信封,随手捏了一下,就知道这里面的军票应该不少。 等到欧阳庚离开,夫妻俩立刻坐到桌子旁打开了信封,数了一下,发现里面有480元军票。 另外里面还有一张纸,上面列举了柳银环曹雄两人,每人每月基础工资100元军票,另外每人有50元出差补助。 四个月下来,他们的总工资1200元军票。 只是他们在来之前耗费了石老爷万两白银,是以需要扣除他们工资中的6成算作还款。 这种扣款方式会一直扣十年,十年之后就不再扣除。 两人看完之后,都觉得石老爷当真仁慈,在清国卖身为奴,一年给百十文钱就算好的了,到了这边扣除6成还剩这么多。 而且只扣除10年,十年后的工资就是全额了,想想都觉得心头松畅。 这处房子面积不大,只有3个房间,一个中堂两个耳房。 三间房住俩人也算不错了,两夫妻在剧团的时候都是吃公家饭,休息了才会自家动火。 而且这边的物价也不太贵,房子又不用愁,免费给住,平常基本没有花销的地方。 而且剧团中也不怎么需要他们cao心,那个欧阳庚都替他们做了。 他们只需要听令行事就行了,而且到了这边也不受欺辱。 出差演出的时候人人尊敬,到哪有比这更好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