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9、柏林会议(下)求订阅!!! (第1/2页)
奥托.冯.俾斯麦不得不说是里欧洲近代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人物,对德国的统一,国力的快速崛起,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远在东亚的两位大人物,李鸿章和伊藤博文都忍不住碰瓷这位铁血宰相,可见这位的影响力有多么巨大。 年轻的威廉亲王对他憧憬敬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位亲王殿下登基成为德皇两年后就急匆匆的赶走了俾斯麦,而后者也是羞愤难忍,对于威廉二世的不满怨恨溢出天际。 在俾斯麦死后的墓志铭上只留下一句话:冯俾斯麦侯爵――威廉一世皇帝的忠实的德国仆人。 因为“憧憬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管之前如何憧憬爱慕,一旦切实相处就会生出“仙女也会拉屎的”偶像幻灭感。 威廉二世之所以会膨胀难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德国国力的快速膨胀,国内军国主义思潮泛起,威廉二世的性格又颇为鲁莽易怒。 两相结合正好形成一股傲气,锐气,想要打破一切陈旧腐朽的旧势力。 而俾斯麦克制稳健的风格在新皇帝看来就是一股暮气陈旧的表现,两方自然不能融洽相处闹掰在所难免。 …… 说远了,石锦堂看清了这位有着挺翘胡须的威严老者后,很自觉的低下了头,然后耳边传来一片谦卑的问候声,此起彼伏。 巨大的人望,丰富的人脉,侧面反映出俾斯麦的成功来之不易。 有他的把控,德意志这个新生帝国才能披荆斩浪的奋勇向前。 失去了他的掌舵,短短二十年,德意志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帝国重臣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 会议正式召开,俾斯麦宰相发表了简短的开场辞后,就坐了下来,让各国代表自由发挥。 法、比、葡三家代表贴脸rou搏,唾沫横飞言辞激烈。 就这样一下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俾斯麦好整以暇的宣布休会,明日继续。 争吵互喷成了会议的主旋律,但是还是有聪明人的。 比利时的利奥波德二世在会场上派手下和人吵架,场外他同各国私下联系。 许诺给予同等特权,放弃进出口货物的商税,以及开放通航。 一通许诺下来,耗了大半个月。 几大强国都同意了利奥波德二世以个人名义担任中非内陆大片疆土的元首,并把这片区域取名“刚果自由邦”。 只是这片国土同原时空唯一的不同,就是曲桑干在石锦堂的要求下提早一步,先同加丹加高原上的土著酋长部落签订了交割领土权的协议。 是以加丹加铜矿带处在了“隆达守备团”的控制之下,也就成了南华公司的地盘。 …… 法国和葡萄牙无奈认同,法国占据刚果河以北地区,葡萄牙在法国人的势力范围外占据了一块飞地“卡宾达地区”。 而刚果河的出海口则是留给了“刚果自由邦”,谁知道比利时人上当了。 这就是地图划疆的弊病,利奥波德二世以为有出海口肯定可以兴建港口,方便外运进口物资。 谁知道刚果河的出海口水文条件特别差,根本不适合建港口。 法、葡两国自然不会好心提醒比利时国王陛下。 是以刚果自由邦虽然有出海口,但是仍旧没有海港。 无奈之下,比利时人只能以刚果自由邦的首都利奥波德维尔的内河港口,充当进出口货运口岸。 …… 既然第一个议题达成,接下来就是第二个议题了。 各国代表纷纷慷慨陈词,大包大揽的在会场大厅巨大的非洲地图上勾画,号称哪些区域是自己的势力范围。 俾斯麦对于此等嘴炮划疆行为嗤之以鼻,他反问到:“什么势力范围? 若是随便说说就是自己的地盘,那么我现在就可以宣称非洲大陆,是德意志联邦的地盘。 你们接受吗? 在我看来只有切实占领,升起旗帜树立界碑才算是有效占领。” 这一论点的提出,让众多代表偃旗息鼓。 英国大使马列特爵士立刻来了精神,“有,我们有。 我国皇家特许南华公司,不但占据了实际土地,树立了界碑还同土著酋长签订了交割领土权的协议。” 说完,石锦堂充当苦力,从大皮箱里拿出一摞的契约文件。 每一份都货真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