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什么特么的叫惊喜! (第2/3页)
r> 总比跟在自己身边好。 如今扬州的局势并不佳,若是全家都跟随自己前去豫章,一旦城门被破,兵败被围,那可一家人都完了。 所以,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次考虑的机会,若是这位侄儿真的有当今天下难寻的天赋,那就送他去荆州,凭借自己的人脉,给他找到名师,让他未来可以建功立业。 此时,诸葛亮面对这个问题并不立刻回答,而是仔细思索了许久,才拱手开口道:“侄儿全都记住了。” “好,那我再问你,这整个战局之中,最为关键之处是何?” 诸葛玄也是参悟了很久,才深刻明白其中玄妙所在。 诸葛亮看着江面,再一次回忆了所有的过程,以及方才叔父所指引的奇特处,然后回过脸来笑道:“是道义所在,诸事皆顺。” “人心倾斜于曹氏,曹cao仁义屯军,战局父仇大义,陶谦失仁义则众叛亲离,所以关键就在于,曹cao为何会仁义攻徐,对百姓秋毫无犯!” 诸葛亮当即目光一亮,再次思索,从之前叔父说过的只言片语中又想到了一点,兴奋道:“军屯!叔父方才说,曹cao自军屯开始,就已诉诸于仁义,虽说军屯也会死人,但却能换得万亩良田,那位曹公只需坚守仁义之表即可,因为死去的人已经死去,活下的人可以享受仁义。” 活者享仁义,死者已逝矣。 诸葛玄沉吟这句话,再次诧异的看着侄儿,他正目光熠熠的看着江面的波光。 而此话,不禁令人感慨,他区区九岁、十岁的年纪,却能有如此见识。 莫非真是一名天纵奇才,未逢名师便已经能有这等心性,当真难能可贵。 “亮儿,你所言感悟竟然在我之上,”诸葛瑾坦然的夸赞,他知道自己的才学称不上“天资聪颖”,只是多年感悟累积,方才有所成就,但是诸葛亮不同,他才十岁,这样的年纪已经能听懂战略战策,并且自己反推乐此不疲。 不得不说,这是早慧。 而且他发现,诸葛亮记性很好。 “亮儿,是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诸葛亮谦虚的笑了笑,“亮儿不知,只是看过的东西会记得较深,想要回想的时候,很容易能想起。” 这就是天赋,张韩羡慕不来的智力天赋。 “好,亮儿果然是奇才,叔父不该将你带去扬州,袁术也非明主,兴战之地不利于你求学,你应当转而去荆州……” 他感慨而言,话语里多了几分不舍,家族血亲,一起呆了没多久,就需分别。 而且这一别,也许就是一辈子。 叔侄两人尽皆默契的沉默起来,诸葛亮的确早慧,他明白叔父话语里的意思,若真是这样安排,以后相隔两地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自家大兄出游多年,战乱之后更是失去了联系,也不知他在何处。 “亮儿有何志向?” “志向?”诸葛亮目光疑惑。 思索了良久之后,才轻声道:“亮儿也想酣畅淋漓的与人布局智斗、试争胜负。” “譬如这徐州战事之中,最为关键的那个人……” 诸葛玄笑道:“想和曹cao一战吗?” 这志向可不得了,曹孟德若是能活到那个时候,恐怕不止是一方诸侯,而是黄河南北的北境霸主了。 “不是,是您几次提及的那年轻主簿,张伯常。” “嗯?”诸葛玄的目光顿时意外起来,“他?我不知他来历,只知道他献的屯田策而已。” 诸葛亮越发的笃定,展颜笑道:“亮儿敢断言,曹公之势,便是从此而喜,这位在许多场大战中都隐于帐下,却又能屡见身影的主簿,定然还有很多惊喜。” “若是可以的话,侄儿的志向便是待日后与此人对弈!” 他小小的握了握拳头,诸葛亮集合蛛丝马迹,大致可知张韩定是曹营重要的人物,而且他好年轻,如今也才二十出头,便已有功绩在身。 十年之后,待自己学有所成,张伯常之名还藏得住否? …… “这可,当真是惊喜。” 下邳城。 刘备深夜拜访贤人回来,他们和陈氏父子相谈较多,但知晓他们并无亲善之意,于是告辞离去。 这样的事,在刘备的一生中时常有发生,是以他早就已经无所谓了,走的时候依旧还是带着笑颜。 但快走到府邸的时候,目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