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我和我背后的男人们!(求订,求数据!) (第2/3页)
追随袁绍者,肯定需要家资支持,早已迁了不知多少家产至冀州,那么还能留多少在颍川祖地呢? 曹cao取下了颍川,再去一封书信给袁绍,还可告知他麾下的颍川之众,乱其境内平和。 “好,既如此,即刻下令,”曹cao看向了左侧的部将们,笑道:“谁人愿领军去立此功绩?” 许定、许褚自不必多说,如此行军,他们马上就需要回汝南老家去,将军备发放给乡勇,招兵买马,日夜练兵,然后辅攻颍川,自东南而入。 其余将军之中,宗亲不算很多,因为曹仁和曹洪两兄弟都还没有调任回来。 宗亲将军里坐镇的定是曹纯最佳了。 但先锋大将,需要挑选一名能攻善战、带兵有方的将军。 毕竟此次进入颍川不算攻坚杀敌,主要是平定各地叛乱,收取那些自我武装,不遵皇命的地盘。 此时,从尾席,站出来一名将领,双手抱拳,低沉平稳的声音在大殿上传开:“主公,末将愿意领兵前去。” “文远!”曹cao轻轻点头,以往没有指名让张辽带兵出行过,所以方才几乎已经将他忘记了,“好,我给你五千兵马,粮草辎重尽皆满足,领兵先行入颍川。” “末将领命!”张辽丝毫不拒绝,甚至哪怕只有自己的部曲,他也必须要去。 这是能够立功的机会,让麾下将士可以摆脱降将的身份。 这时候,曹cao又笑着道:“我让伯常给你当军师。” “啊?”张辽又惊又喜的转头看了一眼张韩,又看向了曹cao:“主公此言当真?” “嗯,当真,”曹cao眼皮一抬,面露笑容,“伯常有董访、董昭为线,而且他懂得治军,此战不难,只是要安定人心才难。” “让伯常去,他的宿卫营也同样可以一同跟随,诸多便利。” 曹cao这句话,也是在提醒张韩,可以带着曹昂一起去了。 取颍川并不难,境内只是地方豪族武装起来的乡勇居多,有可能兵马一到,就可以得到拥戴,而后拿下城池。 于是张韩也站了出来,拱手道:“在下领命。” …… 出了大堂,郭嘉从后追上来叫住了张韩,然后很顺畅的一路并肩同行,凑近交谈起来道:“颍川之内,世族留下极多暗探,郭氏至少有上千人还在颍川,可想而知其他家族,你将身处危险之境。” “伱进入颍川,定要切记,这五千兵马,以及你的宿卫营,不能分兵行之,若遇阻碍,则应该暂驻停军,静待时机,不可冒进。” “我给你推荐一个去处,或许能行。” 张韩歪过头来看着他,“哪一条路?” “从颍川北沿河而入,到长社去驻军收取,并且以主公德建将军之名,广征乡勇。” “你一进颍川郡,就要先行收取长社,公告百姓,并且放粮于民,粮草,一定要足够。” “放到何等地步呢?要让陈氏脸上无光,无地自容的地步,这时,就可待他们来见便是。” 张韩想了想,觉得不对,追问道:“他们会来拜见我?” “拜见你做什么?”郭嘉看了他一眼,“你一个行军司马,难道如何商议还能让你过问?让文远去和他们结交,接受军粮馈赠、同布于百姓。” “等这共布粮草于难民,惠及四方的事情传开之后,你与大公子,再表明身份。” “四家之族,乃至整个颍川二十六个世家宗族,定会自乱。” “他们会认为,荀、陈均有人奔投于曹氏麾下,就会自然考量,而虽彼此暗中互通鸿雁,却也难以说明人心,只会徒增猜疑。” 郭嘉嘴角上扬,自信一笑,“你只需不断的对陈氏好,将功绩、名声都给予他们,便可逐步动摇其余世族。” “受教了。” 张韩肃然起敬,对郭嘉拱了拱手,而后郭嘉抬起了张韩拱下的手,接着道:“我再为你引荐一人,你可以去文若处讨一封荐书,等长社陈氏和文远一同布粥于民时,拿出来给他便是。” “何人?” “陈群,字长文。” “明白了。” 张韩知道这个人,同样也是一位名臣,才能自不必说,其人的眼光、心性才是上佳之选。 在当下,我们五谋还在的时候,他自不会过多显山露水,人家不争朝夕,只争长远。 “去吧,”郭嘉扬了扬手,然后将两只手都背到了身后藏起来,假装世外高人,整个动作行云流水,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