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_第一百二十六章:我居然还跟他说谢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我居然还跟他说谢谢!! (第3/3页)

商议,但张韩亲口举荐,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张韩看人一向很准。

    “董昭,陈登。”

    “叔父可以……外事不决问董昭,内事不决问元龙。”

    “可陈登已在彭城为太守,如何能让他来雒阳做郡丞。”

    “呵呵,”张韩不置可否。

    而曹洪撇嘴一想,差不多就明白了,这就是平调实则为升了,彭城不如雒阳大。

    更别说整个河内了。

    他若是能在河内做出政绩,不出数年就能被征召入许都,在朝堂上委以重任。

    这两人的好处还在于,一为兖州定陶人,一为徐州高士。

    而且先后都曾立下过赫赫功绩,深得主公器重与夸赞,为地方之名士也。

    能力自不必说,河内几乎是董昭暗中谋划下来的,地界里的人情练达无需怀疑。

    陈登有太寿陂的壮举工程,治大河水患,兴修水利以利民耕田,得到百姓爱戴,内治绝对是一把好手。

    这两人的功绩,其实至少可追张韩,张伯常他肯定是要不到了,能要到这两人倒是也不错。

    “陈元龙在彭城的功绩,也应当到头了吧?”

    曹洪试探性的问道,不等张韩回答,又接着追问:“他可有姻亲在河内当地?”

    “现在是乱世,不必太拘泥于避三互之事,每年的政绩都可考,况且有您这河内太守驻军,监督他们便是。”张韩马上意识到曹洪还记挂了三互法一事,于是立即解释。

    引来了曹洪一阵惊讶的目光,他的确是心忧三互法,以后惹来隐患。

    但张韩什么时候这般聪明了,竟能一语道破。

    三互谓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

    当年提出,并且力主避三互的,就是蔡邕。

    在第十一次去小姑蔡琰家中的时候,她的课外辅导内容就提到了其父的“三互法”,并且也和张韩深入讨论了,此法带来的好处与弊端。

    张韩甚至当即认定,这是蔡邕得罪不少士人的原因之一。

    如今乱世,许多法度已可废除,用乱世之法,许昌定都后,重开大理寺,与廷尉一同致力于修订法典。

    此时张韩能近乎于不作太多思考,敏锐的察觉到曹洪的心思,便是与他了解“三互法”的学识脱不开关系。

    果然,博学也是一种才智的表现,思维一旦进入了熟悉区,便能通达急思。

    “说的不错,”曹洪暗暗点头,拍打着张韩的肩膀,“小子,多谢了,以前叔我还老说你坏话,现在看来是我看错人了。”

    “多谢,这些恩情,叔叔我必定铭记于心。”

    曹洪大笑离去,走出来时得张韩家丁引路,走到门口有些事情越想越不对劲。

    总觉得有哪里怪怪的。

    到门口之后,忽然就想起来了,一拍大腿转头又想进去,但是大门已经合上。

    曹洪面色古怪的看着张韩,嘴唇不禁动了好几下,看表情是凶恶不已。

    他到门口想明白了一个弯弯绕的道理。

    张韩请他去河内攻取射犬,得钱粮无数,又配合董昭设计斩杀张杨,取这些年野王囤积之财。

    当时张韩还很大方的说只要两成,把曹洪高兴得乐呵呵的,连连夸赞张韩真的是长大了,如今已如此慷慨,对叔父又好,说话又好听,手底下个个都是人才。

    然后回到许都,不对劲了。

    你张韩力主举荐我曹洪去当河内太守。

    那我们当时战胜抢的钱……岂不是成了……我河内太守抢了河内的钱粮,然后分两成给你张韩!?

    你又得我兵马相助,还分走两成河内钱粮,我还得感谢你高风亮节、慷慨大方。

    那我虽然得了八成,但要去治理河内,就相当于少了两成。

    这要是去兄长面前论……估计还要挨骂,甚至是责罚。

    当时分的时候,的确是八二分。

    现在结果就是,我亏了“二”,曹洪越想越气,心里简直在滴血。

    天杀的酒色财气,我居然还谢谢他。

    张伯常你真的……不当人子!!!

    他一整个下午,都在家里气得嗷嗷叫,甚至觉得家里哪哪儿看起来都很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