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八章:纸上谈兵的好把戏 (第1/3页)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正文卷第一百二十八章:“纸上谈兵”的好把戏宛城,张绣很快屯军进城,开始为刘表收治流民,起初还有很多百姓不敢信任,都不愿归来。 等十数日之后,见确实相安无事,又有自襄阳送达的几千石粮食,所以逐步回到家中,准备过冬。 张绣,也日夜向贾诩请教,想要多了解一番天下局势。 初听的时候,他以为贾诩只是洞悉了局势而已,后面越听越心惊,他感觉贾诩不是洞悉,而是在其中奔走,致力铸就当下局势。 再听几日,张绣又惊奇的发现,贾诩其实还是洞悉了局势,但却不是在局势已成之后。 而是在之前! 贾诩很早之前,就论断局势会走向如此,至于暗中的那些计策,只是推动大潮而走,他可如同游鱼一般灵活的游走于潮水之间。 这一份能力,所需要的博学、才智、胆略更加骇人听闻,而且他当真是无情无感,仿佛人命根本不在算计之中,为了局势胜负,绝不被“仁义”二字牵绊。 他是真正高人,无情到深处,才修得出这种洞若观火的眼光,可窥天地。 冬至后,张绣果受到了又几道拉拢的书信,袁术和袁绍的使者,先后到达。 袁术离得近,自然来得也快,他曾在南阳有旧人,又治理过数月之久,孙氏的旧部,曾经在南阳平定黄巾叛乱,立下过功绩,得到过百姓的拥戴。 他想要张绣归附,继当年孙氏之责,而他给的好处是,向天子表功请宛城侯。 张绣想了想,觉得袁术可能想多了,又或许是他明知不可能归附,所以随便写了一封书信来表达好意。 毕竟给出的条件和没给也并没有什么分别。 袁绍的书信倒是慷慨,除却宛城侯之外,日后让他领荆州都督,或至冀州领同等官职。 这两人,都是当世诸侯,又背靠袁氏的清誉,想来也并不会欺骗于他,可袁绍还附加一条,若是愿意同盟,则送张济家眷到冀州去,他定会好生对待。 这是人质状,以叔父家眷为人质,从此可以钳制张绣,张绣就算其叔父的家人没有感情,也需要尊奉孝义之故,不得不与袁绍交好。 贾诩一通分析之后,告诉他不必着急,可以再等等看,此时的拉拢,就好像是估价一块玉石,出价的人多了才会不断加码。 可以等到开春之后,看看曹cao会有何动作,是不是如同贾诩预料一样,想南下破宛城而取功,定许都之南。 如果真是如此,自许都到南阳,行军十四日便可到达,若无雨水,则十二日左右。 若再算曹cao历来行军的兼程习惯,应该在八日就可到达,也就是只需等待约莫两个月时日而已。 贾诩算定之后,让张绣最近不必存粮,直接发放百姓以安民心,等开春时向刘表要宛城半年的粮饷,用于交战。 刘表说不准会同意,不,极大可能会同意。 第一步走好之后,这个冬日总算安顿了下来,张绣已不敢再为张济的死而悲伤,用文和先生的话来说,此时养精蓄锐,等待曹公兵马来征,便可。 有心算无心,人不知我而我知人,当可立于不败之地。 贾诩深谋远虑,算无遗策,心中已大有把握。 他这一生如履薄冰,从不在人前争功扬名,大多数时候居于幕后,功绩都愿给他人。 故而很多旧识只知道他有才学,但并不知道其底蕴到底多深。 在贾诩看来,曹cao麾下的文武,不一定听说过他的事迹,也就最不到知彼。 而贾诩,则是曾经多方打听过,知晓曹cao这数年之间,身边的文武之才。 当是以郭嘉、戏忠、荀彧、张韩四人为主,其中郭嘉来得较晚,那张韩白丁出身,都不足为虑。 是以,应该是以戏忠行军略,荀彧守后方,此二人是重中之重。 但这两个人,都和他贾诩没有过任何交集。 绝不会有人注意到我。 …… 这个冬日,对于张韩来说,比去年要幸福。 因为今年围炉的堂屋已更大,足以容纳百人,屋内果、酒,佳肴美馔都是数不胜数。 每到深夜,为酒微醺时才可真正吐露心迹。 这段时日,戏祭酒这段时日收了很多商贩的美酒,借的是典韦的钱,典韦自从卖了房屋之后,听说许都的宅邸价格涨了至少六倍。 气得嗷嗷叫,因为他当时才涨一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