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司空!您的事迹许都尽知! (第2/3页)
城收服张绣,听得荀彧目眩神迷!” “司空之胆略、才情,当世无人能及,汉室于司空之功,定能复兴!” 荀彧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宛城一下,兵驻汝南,便是向朝廷传得一个讯息,长安旧部当归属于曹氏,威德加以海内。 而那些公卿大臣,更是无话可说,听闻大胜且收服所有宛城的张济旧部之后,他们在朝堂上的人也都逐渐沉寂了下去。 每日上朝也只能启奏日常政务,相安无事了十日,整个公卿层的大臣,均无任何异样之言,尽是夸赞司空之能。 天子刘协,惊喜不已,每日欢心雀跃,rou眼可见其脸上笑意发自内心。 能有这等光景,均是宛城扬名之功。 但是,荀彧发现说完之后曹cao的脸色不太好,原本他还微笑,但听完了自己夸赞后,却古怪的板起了脸。 然后沉声道:“文若,区区宛城而已,不必如此大费周章的迎接,况且,你以往并非是阿谀奉承之人,这些话日后不必再说了。” 这不是荀文若能说出来的话! 荀彧愣住了,眉头紧皱,没明白曹cao这些话的意思,但他却也没有再多问。 只是,心里很奇怪别扭。 我这是发自内心的夸赞,洞悉张绣其jianian,只身赴计重而破,的确是潇洒豪迈之姿,令人仰慕也是正常。 怎么主公不喜夸赞吗?以往我见奉孝、志才他们所夸,都是极为受用,并且面露得意之色,喜形于色的啊…… 他不喜我夸? 主公还是喜欢我严肃认真的品性,荀彧心想道。 到入朝堂,接受了天子的表彰之后,曹cao再得功绩在身,又点名夸赞了张韩、郭嘉、典韦等人在此行之中的文治武功,彼此都得一番赏赐皆大欢喜。 散朝时满朝文武的夸赞,曹cao都是一概不想听,面色严肃的向下疾走,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 身后百官望着他的背影更是百感交集,各有心思。 董承、杨彪等人走得缓慢,一层层向下,啧啧称奇:“司空明明是打了胜仗,却跟败了一样,从未见过这样的人。” 杨彪轻抚胡须,附和点头:“的确是奇人也,这等人正是因为大胜,才以严肃鞭策己身,不可骄傲自满,正是行事豪迈不羁,实则内心谨小慎微,曹孟德……欲胜之难矣。” “董国舅,彪有一言,不得不说……” “司空,胜董卓百倍也。” 董承听完此话,默不作声,腮帮微微鼓起,拂袖先行而去。 杨彪在后乐呵的笑了笑,又和左右一同慢行。 他知道就是自己评价对了所以董承才会反应这般大,曹cao胜董卓不说百倍,十倍怎么都有了。 曹cao对朝堂的这一套,可令上下皆无话可说,陛下又亲近赞赏曹cao,下面百姓只闻其威名仁义,广播功德。 而他本人,对陛下更是嘘寒问暖,暗中教导,从未试图如董卓一样去强行把控朝堂时局。 自己想要的建议也都是徐徐图之,这一次宛城大功,收回了张济三万兵马在汝南cao训,陛下恐怕还以为是他能调动的兵。 “唉……” 杨彪敏锐的察觉到,可能并非如此,张绣肯从宛城挪步调防,说明已经是完全归顺曹cao了,这三万人,一定都是归心于他,而不是降汉。 此消彼长,他们又少去数万助力,原本以天子诏招降,就是要让张济旧部感念当年长安时的天子恩德,继而成为在外钳制曹cao的一股力量。 眼下看来,曹cao不光化解了这等局势,甚至还一口吃下了这些兵马,又再壮大一分。 满朝公卿的期待又输一阵,而曹cao变得更加可怕,杨彪仔细思索了许久,此时觉得大势在曹,难以逆也,家族也不能吊死在汉,或许应当早做准备。 司空府不知还缺何职,可让修儿去见一次曹公…… …… 许都春耕后十日,颇为安稳,许都越发的繁华。 而且传出了许多青年才俊之名,其中以杨修最为出众,名门望族子弟,才学兼优,少有盛名。 据说其人有过目不忘、口若悬河之能,又是年轻才俊,儒雅名门,当即被曹cao征辟去了司空府,做主簿。 曹cao的主簿,不简单。 坊间传闻,张伯常、郭奉孝两位,都是从主簿做起,最终能得大名。 换句话说,能做曹cao主簿的人,无一不是当世真正的才俊。 这个职位,是来刷声望的,杨彪送子征辟去司空府,又代表了很多态度转变。 这或许,是弘农杨氏已经认可曹氏的信号,由此整个许都公卿蛰伏得更加隐秘,不敢再冒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