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有贾老师在,真好! (第1/3页)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正文卷第一百四十八章:有贾老师在,真好!大半夜,张韩仍未寝,持剑教贾参军于中庭。 贾诩累得气喘吁吁,手都抬不起来了,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气,连忙摆手:“不练了不练了。” “真不练了。” “君侯好意,老夫心领了,不过年纪大了需静养方可,不能如年少时,以健体为主。” “啧,”张韩将长剑放在了武器架上。 这段时日,因为陈登离开河内,领兵到广陵赴任。 于是陈登在河内的功绩,也就结算到了系统义父的“账本”里,给张韩输出了【剑术】、【刀法】,都是基础武艺。 而且只有些许熟练度,并不算拿手兵刃。 但由此也能知晓,举荐贤才如果做出功绩,张韩也能得到奖励,只是收效远远不如自己去干。 当然,还有一种缘由也极有可能:便是陈登实际上功绩被他人分走,所以名利都不在自己身上。 自然也就少了,说白了就是陈登很可能在河内被“我的子廉叔叔”白嫖了半年。 所以南下广陵时,才这般雄心勃勃。 贾诩四仰八叉的躺了一会儿,而后两手撑起了整个身体,在地上坐起身来,接着道:“董、伏已远,杨氏得以钳制,钟繇早就置身事外,一心为公,眼下,眼下的时局便是……” “当年陛下身边旧臣,已无一人掌势者,现在要小心的便是八校尉、在外有兵马的亲汉之人。” “这些人能见到陛下,听从汉室调遣到还能控制,但需担忧者,应当是那些心志远大,却又只能亲汉之人,这样的人极有可能被拉拢。” “你直接点名说吧,谁?” 贾诩目光一凛,道:“暂居梁国的刘备,我到了许都后,得君侯信任,掌暗探收集情报。” “这一月,我增设了一条情报,乃是亲汉身份者,均要上报汇禀,其中就有刘备此人。” “再关注时,他自徐州乱后跟随司空,初为客卿,后得立功劳,被表为梁国相。” “上任至今,民生安宁,治安无可挑剔,五谷丰登、鱼市昌盛,百姓每每念提之,无不是交口称赞,而他从未争功颂德。” “其人,比朝堂上任何一位公卿都值得注意,因为他的才能,真的非常出众。” 张韩也懒散的坐了下来,苦笑摇头道:“两任祭酒,均不下三次劝说司空杀之。” “司空都不舍,再劝也是枉然,除非刘相犯什么错,否则杀之损命,授人以柄,司空当年都不会干,现在更不可能了。” 但,贾诩说完这番话后,张韩更加喜欢他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贾诩的眼光、心思都足够毒辣,一眼就能看出刘备反常,他建了不少功绩,但是从不来邀功请赏,只是默默耕耘,凡事身先士卒从不懈怠。 对下属、百姓都是慷慨仁义、豪气如云,颇有豪杰风范,相貌堂正的仁君之风。 “不不,”贾诩伸手揪住了胡须,又一边喘息,一边失神思索,喃喃道:“非是要杀之。” “而当是用之,以耗去其暗中积攒才对,若要耗损,此次征讨袁术则可力荐之。” “情报所示,他既然自称涿郡刘氏,乃中山靖王之后,景帝之孙,那就是汉室宗亲。” “皇室宗亲,当年很多,但仍然在奋战却少之又少,这个名号当年满大街都是,我在西凉都能见一堆,但现在却是少之又少。” 贾诩提高了音量,两眼放光的抬起头来:“要启用他,他既为汉室宗亲,所以不敢不奉天子诏令,可令他出一支兵马,出征讨逆!” 张韩眉头一皱,他此刻暂且还没想明白贾诩要做什么。 “你的意思是,要消磨掉刘备的底蕴兵马,这岂不是要让他换取功绩?” 张韩下意识的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刘备的能力十分出众,或许给他功绩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贾诩阴恻恻的道:“君侯,只要上了战场,生死均不可测也。” “而且,就算得胜回朝,非功不爵,可以用爵位封赏论其功绩便是。” “再说吧,”张韩没有立刻给出肯定的答复,别人不知刘玄德,他却是知晓答案,所以一直在防备这位使君起势。 只让他待在梁国小地安民而已,却没想到,贾诩竟然能注意到他。 也不知是贾诩的眼光毒辣,还是刘备真的魅力出众,到哪里都能为人称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