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八章:毫无预兆,你是怎么算到的?! (第1/3页)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正文卷第一百五十八章:毫无预兆,你是怎么算到的?!杨修聪明,从小就聪明,他刚开始来的时候就曾经怀疑过这是张绣和张韩联合做局。 要让士人下场,甚至,一开始就曾在曹cao面前猜测过此种可能。 不过,到了这里几日之后,多方查探寻访,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张韩铺陈出去的情报探子,一直在暗中中伤张绣。 甚至连庐江太守刘勋,都对张绣恨之入骨,多次细数其凶恶行径。 这时候,杨修觉得又不是了,他认为张韩和张绣可能是真有私怨。 原因很简单,没有人会为了里外相合的计策,损害自己声名至此。 张绣此番之后,必定是身败名裂,遭到士人嫌恶,从此不会再有家族支持,哪怕是日后因爵贵而联姻,都不会送贵女于他。 一定是以家中庶女来搪塞上命,抑或只能找到当地不太显名的家族而已。 杨修认定一件事,那就是张绣这种肆无忌惮劫掠的做法,一定是被张韩逼到了绝处。 你说是他们假意如此,那何必往死里弄呢? 可rou诡的是,张韩真就往死里弄张绣了,而且他们还真就是在演戏。 杨修心里恨,恨自己虽聪明,但是太年轻了,他想不到张绣为了舔曹昂,能将自己置于这种境地。 乃至麾下三万人的生死都交托给曹昂,不知是谁人给他如此坚定的信念。 “君侯的意思,是你与张绣,其实早就暗通了?”杨修不甘心,还是想亲口听一个答案。 “答对了。”张韩丝毫没有拒绝,这个答案也更是一下杨修顿时闭上双眼,微微仰面朝天。 不愧是你,张伯常。 伱和张绣的私仇,看来只是这些年放出来迷惑他人所用。 事事如此,虚实难测,何等的不当人也。 “君侯,当真是妙计啊,我在下还是有想不明白的地方,张绣为何甘愿……不,我明白了。” 杨修深深地叹了口气,“争功损命也,不如退而归于大公子,他这是,根本不看眼前之利益,只争长远。” 只是片刻,杨修也在心中想通了张绣的志向,但这口气,不是年轻人可以咽下去的,比如杨修自己。 他深思之下,思考着若是自己处于张绣的位置,能否心甘情愿受此委屈,断然不能。 若是不气盛,怎么还能叫青年英豪呢? 他这一口气的隐忍,太过老道了,让人觉得有些幻灭,定然是有人指点,或者百般游说。 …… 不多时,张绣真的来到了舒城营地,而且是乘坐马车秘密而来,沿途即便被人看到,也不会有人知道马车里的人物。 这段时日,庐江士人、当地名流多乘车驾来走访拜会,是以这马车通行的景象当然也是习以为常,根本不会有人过分在意。 张绣显然是到达庐江后,第一次到张韩和曹昂,进门的时候深深地舒了口气,走到这来,就足以说明他已是得到曹昂认可了。 此刻,张绣下意识的看向张韩,两人的目光在半空中交汇。 以往,都是曹昂站在张韩的身后,但这一次不同,张韩站其左,挺拔如松,自带一份威严气度,就像是在身后护着一般。 又像是在审视、观察。 在场人都已经明白,张韩在慢慢让出这主位,扶曹昂来做决断,但他又不会马上放手,所以会在后默默观察,如有不妥之处,会随时再接过决断。 张韩,要成为一名真正为曹氏两代人出谋划策的谋将了。 真令人羡慕。 “公子,君侯。” “佑维辛苦了,这段时日委屈你在外驻军,未曾接纳入舒城之内,而今你已占得渡口,明日后,我会和当地各族商议,请他们出资造船,寻得足以装载兵士的大船和艋艟,你可率军渡河进入淮南。” “至于陆上兵马,我想委托伯常兄长与我前行。” “德祖与文烈叔父,刘太守为我守住庐江。” “我文烈叔父自幼流离,曾在吴中长大,深知扬州一代的风土人情,颇有人脉,通达地利。” “而德祖有家世脉络之显赫,有才学智谋,相辅相成,便可稳如泰山。” “收取庐江,为我根据底气,前方淮南便不惧险阻。” “望诸位,同心戮力,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