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曹氏之名,盛于南疆 (第1/2页)
第163章曹氏之名,盛于南疆 此时袁术,日后袁绍。 皆有盛名在世,得无数士人贤才所吹捧。 但,百姓却亦有双目双耳,能看能见,可亲身感受。 张韩的话说落下之后。 曹cao深为感触,现在以及日后都不会再是世家把持通民之门路的景况。 大丈夫生于乱世,功与名当自取之,这天下应当重新抖擞,筛乱世雄才也。 旧时荣耀之名,应当过去了。 三日,曹cao将粮食放于寿春难民之间,一开始百姓还未曾反应过来,只是知晓有粮食可吃,于是争先恐后的去街巷上,想要抢夺救命之粮。 而后,明理的老者先行哭了出来,见这些军士即便阻拦,也不会下杀手,只是以高声呼喝震慑。 有将献皇城,迎曹cao而入,其余精锐不战而降,全数放下武器。 他一口气说完,竟忍不住又落泪哭泣,跪倒在曹cao身前。 这位从许都来的司空,是真正值得追随依附的仁义之主。 “到淮南、庐江之后,我下令全境征粮,以本民之粮,分于尔等,待过得今年冬日,来年以春耕而还,录为屯民,辛苦劳作数年,若天公作美,便能攒粮积富,报答今时之百姓。” 曹cao在初七清晨,手持血红的长剑,血染战袍,领麾下文武登皇宫大殿之阶。 这三人感受其真情,啜泣了几声,被送出了衙署正院。 不知不觉,深秋时的一个夜晚,风自曹营,向内城急吹。 子民,是较为盲从的,若是有主心骨,便好治理些。 袁术每日都会命人束发戴冠,就是不愿去看白发苍苍的自己。 “俺本就是农户,吃不起饭了落草为贼,后追随天下名门的袁术,谁知道他却干着比贼匪更为凶恶之事。” 宫墙内的重臣,自是立刻请见袁术,再告知前线状况。 既然曹军这么做了,那也就说明,他们是真心要救治难民。 “主公!” “老朽,代城中受难的百姓,谢过司空天大的恩情,在此,也求问上官,吾等……丧家无居之人,该何去何从。” “自此之后,家中风清气朗,少有邪恶之徒。” 几份轻布上所记载的条令和故事均不同。 “现在有曹公在,他已经破城了,袁术却要我们在内城又为他而死,曹军破城前,又是如何对待我们外城的兄弟的?” 内城中有将士趁夜打开城门,引曹军骑兵注意,入西内门杀入,一夜血战后。 “我有兄弟在皇城当值,听说皇宫大院那厚实的墙里,有金银钱财、奇珍异宝,他每日饮酒作乐,遍藏美食,与后宫的数十名妻妾同乐。” “言重了,”曹cao披着一件衣服,此刻抬手便落了下来,而后他生疼得呲了呲牙。 当夜,曹营将士善射者,以张韩、典韦为首,开弓将书条捆缚于箭矢之上。 曹cao摆了摆手,“不必担忧,只是临近冬日,身体各处开始骨寒,常有病痛,肩不能抬矣,习惯就好。” 光凭此,便已有人跪伏于地,泣不成声,这是第一个高声大呼的人,而他起身后说出的一句话是:“俺娘命苦,活不到城破得见曹公。” “上一代时,宗族内长辈有妾室曾偷偷以穿华丽锦衣为乐,因此触犯家令,被逐出门外。” 跪伏的三名老者暗中对视,目光之中皆有崇敬、感动。 另一部分,则是分在淮南各县,此两处的官吏都属于拜访过曹昂的那些士族举荐。 脱下了长袍后,命人端来了火盆,在案前继续坐下,郭嘉送来了抄录好的内戒令。 等他们哭得明白了,有长者便被推举到前,来求见曹cao。 寿春内的难民已逐渐分批离开了城内,张韩命令张绣,用水路的船只将部分难民送往庐江。 这些其实都不是曹cao现编的,而是确有其事,当初因为地内戒令之事,家里惩处了不少人。 再加之,曹军对待百姓的安置,袁术也是尽皆得知。 此时,他原本就扁平的面容,好似更加的苦涩,瘦弱的肩膀垮塌了下去,佝偻着背坐得颓败。 “各位,愿与我同心否?” 曹cao走至门口,虚着眼在后远望,待人离开后,神色恢复如常,眼神精悍,面有豪气。 短短三日,一共六顿饭,曹军不去驱赶,也不曾许诺。 …… “该死之人!” 袁术说完,直接摆了摆手,对身旁的杨弘等人道:“传朕旨意,将美酒佳肴、果蔬茶饼都拿来,叫舞姬入此园,奏乐而舞……朕,朕无惧危局也!!” 曹cao握着为首之人的手背,郑重的道:“此时艰难,但人心若齐,则可渡过,听老人家言谈,应是作学之人,定能明白水滴石穿、众志成城的道理。” 众臣见状,眼下无言以对,只能命人前去传令安排。 “实不相瞒,我有一友,姓刘名备,曾治于高塘、平原、青州、梁国等处,政绩斐然,但他此前却善于编草鞋,身边兄弟,人人都赞不绝口,我亦如是。” 这些传说里,不乏近年来曹氏得了一位“乘龙快婿”仿佛天降之人鼎力相助的故事。 甚至有些守城之将,已开始谋划投奔曹氏,若能建功的话更是可得荣华,总比,为了一个骄纵之人死于城上,要好得多。 “其他将军不会答应的。” …… 明理之人倒是也明白,如果是为了征粮打仗,或者巧立名目的夺百姓之粮,那根本不需要来反复劝说百姓,说明缘由。 “各位请务必,向寿春难民们说清楚些,我曹cao自临危受命,治兖州诸郡起,已得屯民累二百万人,有十万因劳作、迁徙而死,不过其家人可得抚恤。” “我等,我等愿意,愿意!!” “但,我兵马不可沿途护送,你们需自发而行,不可生乱。” 一人更是嘴角下撇,忍都忍不住泪水上涌。 而最初推行家风内戒令的时候,却也和曹cao为北部尉时一同流传而出,至于是为了什么……曹cao自己心中最为清楚。 “得司空清静对待,救民无声,大德也……城内,又穿司空家风之戒,以清贫淡泊明志,清廉正直成风……不敢妄议,唯有叹服。” 因为袁术在扬州雄踞几年,从未有过这等凝聚之力,绝不会与百姓耐心交谈,更加不会有那一句“同心”之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