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酒色财,气得他嗷嗷叫 (第3/3页)
征用。 又连续三夜都摆下筵席,想见识一下张韩的“豪气”,其实就是喝酒,结果连续三夜,张韩来者不拒,喝到了所有将领,自己一点不醉。
被全军惊叹,暗中以为酒神下凡,又在席间吟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诗句。 豪气纵横激荡,让臧霸无话可说、敬佩不已。 “主要是他们也明白此事非行不可吧……”典韦在旁沉声道:“俺觉得,有鲍徐州在,他们肯定不会为难咱们。” 如果说臧霸是泰山众的老大,那么鲍信就可以说前身是泰山众老大的老大。 臧霸起来之前,鲍信就已经是当地豪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振臂一呼便可得泰山几万众跟随。 臧霸起来之后,鲍信已经是济北相,在兖州举足轻重,后又为徐州牧,坐拥十二万精兵,手底下文臣武将皆属一流,可谓完全可以把住臧霸等人的命脉。 如果没有鲍信,可能一切都不好说,但很可惜,鲍信在。 “君侯也确实……捞了人家不少钱不少酒,还带了几个儿子回来,以后你怕是也要当义父了。” “当不了半点!”张韩连忙摆手,不可能的,当师父行,义父不刑,高危职业一概不干。 大汉的义父、东吴的都督、备备的军师,分别对应捅死、病死、累死,危险性太高了。 想到这,张韩忽然话题一转,道:“我记得,董、伏两人遭山贼伏杀的消息,近日就会从淮南传来,而他们出事的那时候,我们人正在徐州琅琊,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没有人能脏到我们头上,”张韩一脸平静的说着,“许都局势,应当可就此安宁,公卿之中再无隐患。” “接下来,便是利用好荀令君此次之事,推举一人为天子使者,前去西凉,以诏令安抚、镇压关外诸侯,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诶,”典韦悻然撇嘴,“这事儿,俺就不发表看法了。” 阴谋诡计没意思,俺心里阳光,跟你们聊不出什么花来。 贾诩从典韦身旁探出头来,对张韩道:“君侯,在下认为应当请董公仁或者钟寺卿为好,当初在长安的时候,关外诸侯对钟寺卿颇为信服,马氏和钟氏也颇有姻亲往来。” “是以,董公仁若是去,恐力有未逮,但钟寺卿,可持节督关中军,一人便可劝住马腾、韩遂,不令他们再入关作战,至少是在大战的局势清明之前,能够看住关外兵马。” 张韩笑道:“钟寺卿。” “若是他一走,大理寺卿的位置只能空缺出来,”贾诩意味深长的看向张韩,“如此,君侯正好可推举一人上去……” 贾诩知道张韩不喜欢大清早起来去上朝,毕竟已多次在宴席上表示了对朝议的厌恶。 所以他肯定不会自己去当大理寺卿,事情繁忙又不得休息,而且还要每日和天子见面。 “那你觉得,何人最为合适?” 贾诩轻笑道:“君侯心中没有人选吗?荀氏之中,令君已经是尚书令,不过近日杨太尉似乎治理得井井有条。” “那么,一人闲置,可令另一人擢升,荀氏的那位公达,也是当世少有的国士,大理寺卿正合适,而且他不会和君侯对着干。” 张韩满意的笑了起来,没有回应,不过看表情应当是心中已确定。 晚上,他到丞相府进言,不过他已经算是来晚了,前面郭嘉和戏忠都已先行举荐了人选。 但曹cao都是一一请见,没有让彼此知晓,张韩本来是不会被问及的,但经过了处理荀彧被刺一事,他已经得到了曹cao的认可,问询诸事时,都会将张韩当做心腹谋臣来对待。 “荀公达,”张韩拱手道,“可接替钟寺卿暂代大理寺卿一职,而寺卿若去关外,定能镇关外诸侯,牵制其兵马,不可破关入境,让袁绍的外交之略落空。” “至于青州,亦无需担忧,此次我去泰山,与泰山府君臧霸聊了三日夜,他已同意将其子送到许都来,请丞相代为照顾教导,他麾下其余将领,譬如昌郄亦是如此。” “嗯,”曹cao眉头一挑,满意的笑了起来:“伯常安定泰山,又是大功一件。” “你为我省却了不少隐患,再加上朝堂局势如今也尽在掌握,今年可以军备为主,准备打造精锐之师,准备和袁绍决战了。” 张韩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点头,郑重的拱手而下,道:“丞相,至此,有一事在下不得不提醒。” 抱歉抱歉,今天出去有事啦,等会会继续更,明天一定会加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