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君侯,我只教一次,看好了! (第2/3页)
司马公,那时候家中走动这条人脉,也花费了不少精力、物力,再加上历来士人的规矩,我不可去跨越,举主之恩更胜于天子。” “全许都的人都认为他不会反我,也认为我不会慢待了他们司马氏,看起来非常的和睦。” 曹cao咧嘴一笑,嘿然道:“哈,但我心中非常清楚,他们绝非是能容我之人,乃至于司马氏亦是如此,现在风平浪静,一切看起来都如此的祥和,仿佛,这些人与我上下一心,要一致攻取冀州之地,光复我大汉当年鼎盛之景。” “可实际上呢?”曹cao眨了眨眼睛,与张韩直勾勾的对视着。 张韩未曾作答。 曹cao笑道:“实际上,他们随时会捅我一刀,这些人,我信不过。” “这倒不是因我多疑,而是这些人并非是可信之人,他们和我不是一条船上的行者。” “咱们,去不了同一个河岸,对吧?” “对,”张韩都想竖大拇指了,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曹老板,心计就是深远,早早就已经开始在算计了。 而且,形势看得如此清晰,至少近几年之内可不必担心曹氏宗亲变成骄兵了。 刚才这个例子举得好,大家都是在一条船上,却不是去同一个地方的人,那谁能掌舵,谁就能到达想去的河岸。 其余人,唯有臣服,或者灭亡。 现实,就是这般血淋淋的霸道,它永远不会关切的问你愿不愿选择,选择就已经贴到了脸前。 我可自封为大副,我需要做的,就是防止老曹掌舵的时候,划船不用浆。 张韩想道。 “故,伯常认为,当下之计该当如何,是否该暗中将这些人拿下?” “奉孝、志才两位兄长怎么说?” “他们意见不一,奉孝进言让我大度容人,不去理会,只以恩威并施,让他们身心俱服。” “而志才进言则是让我按照所探得的名录抓捕官吏,治通敌之罪,震慑朝野,此二法,均有利有弊。” 曹cao倾向于戏志才的说法,杀伐果断,重典震慑,方才能杜绝,而数年之后,他们也就不会再有心思暗痛冀州了。 “现在,听听你的想法,不准折中取之。” 曹cao脸色一板,当即说道。 先断了张韩搅浑水的可能,若是不说这句话,他必然是折中说一个,随意敷衍。 张韩嬉皮笑脸起来,“这还能不让折中……万一这中间的办法刚好就是最佳的呢?” “只要主公心思笃定,其实怎么选都是对的,”张韩道:“要不,听听文和先生怎么说吧?” 曹cao思索了片刻,点头道:“把他请进来。” 他自然知道贾诩的能力,当初在长安看天下大势,在宛城待价而沽,每一步都走得极为稳固。 此人的心胸及眼光都颇为不凡。 张韩让典韦出去请,不多时面容瘦削的贾诩从外进来,将广袖垂下,拱手执礼。 “在下贾文和,参见丞相。” 曹cao将方才对张韩说的话,又详细的说了一遍,不过却没有提及郭嘉和戏志才的想法。 贾诩只是略微思索,很快说道:“若是不知如何抉择,可以既不抓捕,也不放任,挑几个人请进丞相府,由丞相来找法子,让这些官吏,先归顺于您,再敞开让他们回信给冀州。” “至于回信的内容,那就是您想让袁绍知道的内容,或许可断绝一些冀州文臣谋士的关注,这是好事。” 曹cao和张韩同时一乐,这就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顺遂此道,不妨让冀州的耳目更加通明。 “诶,文和先生所言极是,”曹cao登时对贾诩另眼相看,而后心思一动,又深看了几眼。 等待了些许之后,笑道:“先生,不如到我丞相府来?” “啊?啊……”贾诩连续说了两声短促的“啊”,然后冷不丁的看向了张韩。 张韩笑道:“你看我做什么?丞相问你话呢。” 曹cao摆了摆手,道:“不比顾虑伯常,先生若是肯来,自是尊先生之心意,日后也绝不会亏待,而且你们仍旧可以居住临近。” “关系也并不会受影响,而且你的儿子本来就在他麾下为谋臣,交情颇深。” “我想,让你到御史台,担一任御史中丞如何?” 贾诩轻笑了两声,道:“多谢丞相厚爱,不过君侯这里,有诸多繁务都交托于老夫,不可贸然交接,况且也找不到人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