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_第二百四十六章:他们,是怎么传暗令的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六章:他们,是怎么传暗令的呢?! (第1/3页)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正文卷第二百四十六章:他们,是怎么传暗令的呢?!“太守若是如此,则大过虽不会犯,但大功也不得立,战事应当勇猛向前,方可大战得胜,如果畏首畏尾,最终只能陷入僵局。”

    “颜良兵马已经打空,几次突袭取得胜绩,如此兵疲马顿,怎能再大战厮杀,而我军经历几次逊败之绩,急需一场大胜来稳固军心、扭转局势。”

    “战场之上,时机瞬息万变,太守切不可因一时保守大局之念,错失雷霆击碎颜良的良机!”

    关羽并指在前,仍有气度,神情却是无比诚恳,他久读兵书、身经百战,心中料定这绝对不是颜良诱敌深入之计,而是以空营示敌,看似埋伏,实则已经后撤。

    等他回到了黎阳,先锋数战大胜,将前线的布防、兵力、关隘甚至是行军道途都已经摸的清清楚楚。

    袁绍大军一来,就可以长驱直入,东郡守军只能不断压缩,方才能凝聚抵挡之力。

    此局势,已被颜良推进到了这等地步,足以见得其人作战却有本领,不是欺世盗名之辈,一面勇猛冲锋,一面又可顾及大局,进退有度,可谓名将也。

    一旦放他回去,补充了兵力给养,再来仍然是心头大患。

    夏侯惇还在犹豫,看关羽的模样,已是面色铁青,他本就不喜曹cao对关羽恩情有加、多次赞赏,好几次在书信中对关羽不吝啬赞赏之言。

    可以夸赞并无什么不妥,这点心胸还是有的,但是也不能毫无征兆的夸成这样吧,毕竟他目前什么功绩都还没有。

    只是平日里的气派较足,人高马大的,武艺出众而已。

    现在,这人居然并指在身前大言不惭,“既如此,云长可自去袭营,如何?”

    夏侯惇耐着性子,阴沉面庞,转身来略带愠怒的看着关羽,接着又道:“若是,良机不可错失,那我再予你两千兵马,你且亲自去探营,就在今夜破颜良营寨,若能取,则占据河岸两地,进逼白马渡。”

    “我想,若是颜良真的撤回黎阳,也只会留下千人驻守白马津附近而已。”

    “嗯……”关羽在思索间慢慢的点了点头,而后抬起头来时,已是战意盎然,眼神坚定,“既然太守如此决议,某敬听军令。”

    “但,太守派遣的两千人倒是不必再加了,关某麾下仍有一千余人,六百骑兵,都是悍不畏死,敢冲敢杀的勇士,定能有所建树。”

    “呵呵,”夏侯惇不冷不热的笑了笑,道:“我可提醒你,颜良若是空营埋伏,那么很可能袁军还有后手,在黎阳,袁绍曾经最多囤积了六万兵马,而这段时日我们交锋的袁军不过两万之数。”

    “关将军可要将这些也计入其中,一旦失策,今夜未必能全身而退。”

    “太守放心,”关羽抱了抱拳,神情自若,胡须微微飘动,冷声道:“即便是他设计埋伏,关某也能取其首级。”

    “那就,祝将军旗开得胜了。”

    夏侯惇此刻也冷静了下来,吩咐副将,告知韩浩将部曲之中两千三百精兵调拨给关羽。

    现在,可不是置气的时候。

    这两千多精锐,都是身手矫捷,膂力不凡的老兵,在军营已有六年以上,是大浪淘沙出来的精华了。

    有他们跟随而去,关羽若是与人厮杀交战,则更有胜算,即便是被人埋伏,也能浴血拼杀而回。

    “多谢太守。”

    关羽点点头,整个人也松了口气,如此回应,其实和允许他率军前去也差不多了。

    这夏侯惇,也不是之前火气上头时想象中的那么愚蠢昏庸,只是大任在肩,给了他太多掣肘,这东郡是一等一的要地,丝毫不亚于彭城、下邳之于徐州。

    又似寿春之于扬州、亦或是长江之于江东。

    这时候肯调拨来精兵,倒是也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嗯。”

    夏侯惇叹了口气,深深地看了关羽一眼,寻常莽撞之人,他是相当看不起的,但这关羽不同,他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退意。

    所说的话一直都是进军,鏖战,自信满满,认为以自己之能,定可以冲杀得胜,这说明此人乃是自信满满,心性无畏,可谓是当世一流。

    ……

    凌晨时分,关羽带兵疾驰到对岸,发现果然是空营,已完全放心,印证了自己心中的猜测。

    “来人,立刻派哨骑回去告知太守,可以派遣大军进驻此地,逼近白马,此渡口颜良已经放弃,可以进军驻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