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_第二百七十七章:咋?你要奉孝义以令诸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七章:咋?你要奉孝义以令诸儒? (第2/2页)

 张韩说完之后,在场的这些人竟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全都呆愣着左看右看。

    蒲氏的几人眼睛都直棱住了,嘴巴颤抖着张开了几下,但是没说出话来。

    一旁的贾诩,只有无语。

    君侯不愧是你,真会聊天。

    这些匠人在听愣了半晌之后,人都变得有点急忙慌张,立刻争先恐后的道:“君侯,俺,俺愿意入工造营,俺不要太多俸禄,只要能温饱就好。”

    “俺也是,君侯,让俺住在南临山!”

    “工造营多少人额,能不能让我们都住下来,君侯所言应是真的吧?不是在戏耍我们?”

    “君侯,请务必让我们留下来!!”

    这哪里是条件,这是福泽啊!!打造如此的南临山,山清水秀,地产丰茂,这是伯常君侯用自己功绩换来的,日后一定是繁盛之地,至少有商马通行,可以带来的物产远可以超其他州郡。

    如此恩待,再加上可以学习技艺,能够成为大匠,大部分人都兴奋激动起来,生怕这名额不够,说晚了就没了,还得住在许都别处,每年守着那些开垦的良田,屯民本身收成就不多,要上税于朝堂的。

    若是到了南临山,每收季的税收还不知是上缴何处,但应当都是由伯常君侯来负责收取,再送去朝堂,有他在,每年的丰功伟绩让南临山减免赋税也不是难事。

    “不会……太为难各位吧?”张韩真诚的问道。

    “不会!”蒲玉直接就说了,甚至直接迅速躬身,朗声道:“君侯!此为我等荣幸,我蒲氏愿意为君侯之籍,入南临山世代为民。”

    “不是为我,”张韩摆了摆手,“登籍造册,是因为我不日就会上奏陛下,划南临山为一地,设立村落,或者,可以赐为我封地,设为一县。”

    “虽说上奏到下达,颇为繁琐,但或许可用战功求取,各位即便是登籍,也一样是大汉的子民,并非是我的奴籍之民。”

    “原来如此。”

    “这太好了……”

    “君侯好人呐……”

    “俺,俺从来没想过,竟能有幸识得如此如父如母的清官,”有人甚至鼻头酸楚了起来,“多谢君侯恩典。”

    “没有恩典!”张韩抬起了一只手,面色平静的说道:“我主要是需要工造的大匠,若是无此能力,不可立足于工造营,该驱走还是会驱走,如有错漏,该责罚还是责罚,各位不用想得这么美好。”

    “明白!!”

    “君侯放心便是,俺就算是赖也想办法赖在工造营内。”

    “不行就当南临山的屯民,再不行,咱们就去南阳投奔君侯。”

    “哈哈哈!!”

    整个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群情激昂。

    ……

    下午,从南临山回来,张韩就径直去了丞相府。

    近日,曹cao还在为治理冬害的事忙碌,这件事在他眼中,其实每一年都是一桩功绩,只是需要派遣不同的人沿用差不多的政令去治理。

    近几日便是在等待挑选出人选来,派去主理冬疫之事,去年这一桩功绩是张韩去。

    今年可以换人了,只需沿用张韩的调粮政令,用已成立的医官署的人,自己则是只需亲力亲为一些,让人传扬其绩与面貌,到来年开春便是一段美谈,还能在青史之中,自己的传记里留下精彩的一笔。

    只是这个人选,让曹cao十分为难。

    颍川诸多家族,似乎都有举荐之人,这些年跟随在册的文臣也大多有此意。

    最为暗示得多的,便数程昱,他现在本已是陈留太守,按道理正是腹地青天,非常合适。

    也来找曹cao说了好几次,暗中有渴望之意,比一般人更为迫切。

    正巧这时候,张韩来了。

    曹cao眉头一挑,看向来通报的许褚,狐疑的道:“他不是跑南临山躲公务去了吗?怎生忽然又回来?”

    “俺不知道。”

    许褚理所当然的摇了摇头,懒得去想这些事,连附和敷衍都不想。

    曹cao自己思索了片刻,咋舌道:“准是有事求我,叫他进来。”

    “诶。”

    许褚出门去传令,不多时张韩从广场上走来,上了阶梯后和许褚眼神示意,凑过去问道:“心情怎么样?”

    “一般。”

    许褚言简意赅的答道。

    如此,张韩心里就有数了,把脸上谄媚的表情全都抛弃,一本正经满脸严肃的快步而进,趋步至前后拱手道:“主公,在下至南临山设立工造营,在途中与文和先生反复商议,忽有一略欲来献之,此策颇为长远,极有深意,可令日后族迁之事,人才培养之事,迎刃而解。”

    “嗯,”曹cao本来是有些烦躁的,他还因为上次吃鹿rou的事情怄气,但是看张韩真诚,而且目光急切、汗流浃背,气势一瞬间软了下来,道:“伯常可畅所欲言。”

    “主公,在下愿意献出南临山,可设为一县,安置百姓,此地山清水秀,地貌广阔,得三条河水流贯,渔产丰富,田土肥沃且果树良多,山中可有材取之不尽,深谷有草木药材尽皆可取。”

    “嗯,此地设县,又欲何为?”曹cao没明白张韩的意思,但是他已决定好好听一听了。

    “主公,战胜冀州之后,清河、魏郡、常山、中山的各家名士,以及其亲属,定会归附,到时候家眷仍需要寻地而居。”

    “我这些年,刻意将南临山打造得山河秀丽,易与居住,来年只需开辟道路,设立商马,就可慢慢的成为清静居住之地,无论是名士族人,还是有意隐居的大儒,都会乐于到此,南临山有独酿美酒、柔美景色、新奇巧工之物,可以吸引各家到此一观。”

    “而如此,一旦那些各族的长者、当世大儒移居南临山,我们暗中奉养之,日后未必是坏事。”

    “明白了,”曹cao听到这里原本僵尸聆听的肩膀松弛了下来,砸者嘴巴咋舌几声,懒散道:“唉呀,张伯常呐,你这是吃长者喜爱的好处不够,要吃各士族长者了。”

    “怎么,想奉孝义以令诸儒?”

    奉养各家族的隐士和长者,让那些在许都或周边为官的孝子不得不听从,以后更可以高枕无忧了,连风评都不会有半点飘摇。

    好啊,好。

    真有你的。

    曹cao咬了咬牙,又气又想笑,冀州袁绍还没死呢,居然已经开始谋划这些了。

    张伯常,你还真长,真远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