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_第二百九十二章:千古流芳的一桩壮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二章:千古流芳的一桩壮举 (第2/3页)

言几句,日后你若是再有什么祸事,定帮你力劝。”

    “这可以,”张韩眼睛一瞪,喜笑颜开,“这个真可以。”

    他边说边起身,拉着戏志才的衣袖到自己原本的主位上坐下,嘴巴不停的劝慰着:“这么商量,那才有商量的样子嘛,方才是小弟不对,小弟忙于公务,昏了头了。”

    “兄长也坐。”张韩又去拉郭嘉,坐在另一边的蒲团上。

    这二位人都看傻了。

    现在已经这么收放自如了吗?

    “这伯常,属狗脸的,刚才还在护食呢,”戏志才没好气的说着,“现在就已经嬉皮笑脸的了。”

    “是,”郭嘉瘪了瘪嘴,这方面他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般人在发完火,或者与人争执之后,总归会有些余气在心头,一时半会平缓不了。

    偏偏张韩转变之间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像个活了大几十年十分通透的老小孩。

    他一个三十不到的青年名流,哪里来的这种涵养功夫?

    “那就这般说定了,”两人脸色转为正色,逐渐严肃了起来。

    戏志才看了看衙署左右的人,纪伯骁在远处看到这一幕,忙招手道:“堂里的几位兄弟,随我去酒窖搬点好酒来。”

    “晚上准备宴席。”

    “这里交托给典校尉驻守,不会有乱子。”

    “遵命,将军。”

    堂内很快人走一空,只有典韦坐到了门槛处,拿了躺椅靠在门边晒太阳,悠闲得要睡去。

    安静的堂内,在响起几声清脆的鸟叫声后,戏志才率先笑着开口,道:“昨夜,暗探送回了冀州的消息,许攸已经被暗暗下了军中职权,只为后勤军需。”

    “应当是此前的书信和风评,逐渐奏效了。”

    “毛、凉茂皆是名士,而且有清廉之名,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风评,同为清高之士者,不会不重视,”郭嘉深知河对岸的一些名流,一定会收到那些风评。

    “譬如,崔琰。”

    他可谓是,冀州之中最大的清流名士了,对毛、凉茂等,也会颇为欣赏,自然重视他们给的评价。

    如此一来,那一句“北有许攸,南有张韩,皆为偷鸡摸狗、贪财虎狼之辈”的评价,自然是广为流传。

    传出去,自然有人进言,让袁绍去重视,任何官吏,想必再过清廉都是经不住查的。

    哪怕是有清廉著称的毛凉茂,若是从他们入仕开始,一直盘问到如今,也做过些许“高抬贵手”、“下不为例”的决议。

    虽然也只是随手处置的鸡毛小事,对风气、纪律毫无影响。

    这就是张韩当年最为主张的君子论迹不论心。

    不过,张韩目前还没有抓到过荀有徇私枉法、网开一面的这类小事。

    他准备以后想办法去深挖一下,不然会好奇得不行。

    “如此,许攸现在已经失去了信任,而我得到的消息是,袁绍依旧主战。”

    “并且是,大肆屯兵黎阳,准备进攻官渡。”

    “濮阳至黎阳之间,仍然还是战场,那几条河依旧是重中之重。”

    “这一次袁绍,至少要出动三十万大军,甚至加上结盟来相助的兵马,号称有六十万之多,来势汹汹,大量的檄文恐怕在二月底,就会如雪片一般吹至我境内。”

    “伯常,你可知当下主公最为担心的是什么吗?”

    “乃是,南北异动,腹背受敌,江东和刘表虽仍在争夺、关外诸侯亦是被钟寺卿镇住,但,一旦战事拖长,则会时局危险,他们任何一人,一旦反应过来,就会突袭我军后方。”

    戏志才轻抚胡须,瘦削的面容满是凝重,眼神仿佛锐利的刀剑,沉声道:“因此,此战非速不可。”

    “我们,仍然需要奇兵制胜!”

    两人的目光,也都灼灼含华盯住了张韩。

    “啊?我!?”

    张韩愣住了,半晌后才咬牙道:“真该死啊,你们难道不知,去年冬日我威震河南河北,斩杀袁绍两员大将,无数将校,又临河而痛骂,令他七窍生烟。”

    “今年再去,肯定会百般防范,甚至,恨不得除我而后快,我还算奇兵吗?”

    “一旦奇兵被人盯住,处处皆有军报不遗余力、不论代价的传回去,又怎么算得上是奇兵呢?”

    “不错,我们的确已经商议过此情,知道他一定会百般防范黑袍军。”

    两人都点了点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