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春秋_《爱孩子容易,做称职的父母很难》(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爱孩子容易,做称职的父母很难》(四) (第4/4页)

越来越大,学会翻身、学会坐、学会爬……越来越让人cao心;但是,父母亲完全没有必要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在注意保护的情况下要尽量地让孩子多学本事;也不要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要让他(她)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儿以后,父母亲不可以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要尽量地放手让他(她)自己去做,这样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

    随着孩子的日益长大,他(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意识会越来越明显。长到四岁左右的时候,他(她)已经不再是总喜欢待在父母身边,或者依偎在母亲怀里的乖宝宝了。他(她)不但会跑,会跳,还会做一些简单的游戏,会亮着奶声奶气的小嗓子背诵或者吟唱儿歌,能复述小故事,等等,这些都是令父母非常欣慰的事情。但与此同时,他(她)也会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一些问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自己的新发现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其中,有一些问题常常令父母瞠目结舌,而有一些要求又常常让父母觉得非常无理。

    面对这些情况,回答孩子问题时搪塞应付蒙混过关者有,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味地迁就或者打骂训斥者有,但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正确的。殊不知在孩子学习知识寻求答案时,倘若得不到正确的回答和引导,轻则会给他(她)对于某一问题的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则会让他(她)学到一种遇事不认真,不负责任的态度,久而久之,其害无穷;而孩子在尚不明白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时,不加选择的一味迁就或者强横拒绝只会助长孩子的任性心理或逆反心理,久之必导致孩子养成遇事不做思考的不良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婴幼儿期是一个人人格塑造的起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时期,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的重任。如果我们哪一天看到一个非常懂礼貌,有教养的孩子,不用问,其父母亲一定是很优秀的人。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牢记言传身教,而身教又重于言传的作用,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以身作则,确保能够给孩子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比如说,上课不注意听讲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啦、丢三落四的,今天忘记带作业本,明天又忘记抄写老师布置的作业题……有句话说:孩子有错,家长先找原因。凡是称职的家长,都知道必须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给自己补课。补什么课呢?补自己如何来教育孩子的课!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关爱和教育方式,走出原先的一些误区,确保永远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孩子进入中学之后,父母亲的教育和引导任务会更重,也更加不容易。这期间,家长不但要及时进行教育“补课”,而且还要学会不断地调整自己教育和引导的重心,确保永远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或者说是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的任何一个成长阶段,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走进孩子的心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从而使自己为教育和引导孩子所付出的辛劳真正地发挥作用,而且也才不至于出现所谓的“代沟”。

    老话说“孩子总是自己的好”,我也未能脱俗。从进入幼儿班开始,一直在大伙儿的赞扬声中长大的女儿是我们夫妻俩的骄傲。许多同事曾经多次问我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时间在手指间流失,20多年转眼即逝,好像是一瞬间孩子就长大了。但仔细回想,过往的一幕幕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有欣慰,也有遗憾……

    当所有的苦与乐都已经成为往事的时候,女儿已经博士毕业走上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岗位,我们夫妻俩也从各自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于是,拥有了不少闲暇时间的我有机会观察周围不断变化着的世界。每当看到咿呀学语和蹒跚学步的小不点儿、看到跟随幼儿园老师在生活区玩耍的小孩子、看到乘坐班车上/下学的小学生和骑自行车上/下学的中学生,都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我女儿曾经的影子。

    如今,女儿已经结婚成家,想来我成为姥姥的日子也应该不会太远了。于是我就想,作为过来人,是不是应该将一些想法比较系统地记录下来,以供我们的下一代在培育我们的下下一代时参考呢?由此,随着键盘的敲击声,所有的思绪和想法变成了一个个活蹦乱跳的文字争相涌出,整齐地排列在了眼前的计算机机屏幕上,女儿从小到大的模样不时闪现在脑海中,好像就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情……回想当年我们夫妻俩在养育女儿之初时的欣喜与慌乱、在女儿成长过程中诸多的苦与乐、欣慰与遗憾,实实在在地有许多心里话想要说出来,告诉那些已经或即将做父母的年轻一代。

    有关育儿和子女教育的实用书籍是准备做父母的年轻夫妻们的必读书。好在如今这一类书籍已经不少,但能够如我这样与读者进行直截了当贴心交流的却似乎并不多见。当然,在我记下来的这些想法和做法中,有一些是我们当年曾经想到并做到的,还有不少则是我们当年并没有想到或做到的;有一些是做得比较好的,还有一些则是做得不够好,甚至很不好的。我在这里将这些由经验也好,教训也罢,看法也行,想法也好的各色材料做成了这样的一锅类似于“大杂烩”式的“菜肴”,希望广大准备做或已经做了父母的年轻夫妻们有机会细细地品尝,能够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营养,并且以他们的高见不断地再为这份“菜肴”增加必要的配料,以使其越来越适合大众化的口味,越来越富含科学化的营养成分,好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其作为培育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读书!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力量,是祖国的未来。有关孩子的话题,永远也说不完,道不尽。社会关心爱护孩子、学校培养教育孩子,而父母则更是承担着一份义不容辞的重任,因为他们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

    无须置疑,没有哪一位做父母的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怎么个爱法,则大有研究,而且需要全社会来商酌、来研究。

    所有的科学知识和任何一种社会理念都是在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而不断完善和进步的,家教理念亦如此。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和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家教理念也会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愿天下的家长们,都能成为称职的父母亲;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在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亲的精心呵护和正确引导下,健康、茁壮地成长。希望我们中华民族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能够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家教理念的教育和引导下,一代更比一代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