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回 古镇脉动岁岁荣 (第2/2页)
的和谐和繁荣。 与集市上别处的市场不同,骡马市场是日出开市,日中即散,交易时间较短,因此,骡马市也被称作“露水市”。 对了,忘记说了!在骡马市场旁边,还有一个羊市哩,那里不时地传出来羊儿们“咩咩咩”的叫声。羊市的经营时间也不是很长,骡马市场散了个把时辰之后,羊市也就散了。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年复一年,“三六九”集市辈辈相传、久久延续,永远都充满着勃勃生机。 习以为常地,在“三六九”集市日这一天,镇上各家各户的亲友们也往往会趁着赶集,顺便来家里走走看看。因此,这一天也是镇上人家忙于接待客人的日子。仅管镇上人家一直恪守“好狗不咬上门客”的做人原则,为接待客人忙碌着,但还是经常被周围村里的人们指责为“薄情”和“不好客”。这是因为,他们只是热情接待上门之客,而对于那些在集市上经常碰到的亲友,则通常只是打个招呼,或者陪着站一会儿说说话而已,并不会十二分热情地将他们拉到家里做客。这也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他们所以没有像周围村里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好客,是因为这种情况他们见得太多了。镇上的人不如游牧民族那样好客,因为游牧民族在平日里所能够见到的,除了牛马羊和野狼之外,是很少能够见到人的。因此间,如果哪一天有幸见到人,都会感到无比亲切,自然也就会非常热情地将他们接进自己的蒙古包里,作为坐上宾而款待了。 每逢“三六九”集市日,也是镇子上半大娃儿们非常高兴的时候。沿街散发的饭菜香味诱惑着他们、热热闹闹的场景吸引着他们。手里攥着娘给的几个铜板,买上点好吃的或者好玩的,心里美极了。他们在热闹的人群里走来走去、蹿来蹿去,尽情地嬉戏玩耍,看着做各种各样生意的人们讨价还价,在不知不觉中就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每年临近年根儿时,由于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所以在靠近年的那几个集市日,人们会蜂拥而至,宽阔的街面上经常是拥挤不堪、水泄不通。由于买东西的人多,各种商品的价格就会猛涨,但生意却异常火爆。 每逢此时,人们总会不无感慨地说:“唉,‘腊月里的水,贵三分’啊!” 这大概就是古老的供求关系定价理论吧! 由于“三六九镇”的无限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小镇周围村庄里边的那些俊俏闺女们,使她们都很愿意嫁到镇上来,享受这一份生活的便利和安逸。因此间,小镇上的小伙子们从来不为找不到好媳妇而犯愁。尤其是那些人才英俊且家境也比较好的小伙子们,更是周围村子里边俊俏闺女们的“抢手货”。而镇上的闺女们,则很少有外嫁的,她们舍不得这块儿上天恩赐的福地啊! 也正是由于“三六九镇”是周围十里八乡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居住在小镇上的人们并不感觉自己孤陋寡闻,甚至还自认为是见过“世面”的人哩! 事实上,不但居住在小镇上的人们会略带自豪地这样想,就连来这里赶集的人也无不羡慕地这样想和这样说。不是吗?邻村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太太第一次坐上孙子赶的驴车来赶集时,就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啊,这地方真大啊!俺活这么大年纪,还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哩!” 然而,耿老爹并不这样想!虽然他家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个并不十分闭塞,甚至称得上是繁华的小镇上,但他却总想着走出去,到外面闯荡一番!当然,这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曾多次外出过,见到过外面的世界。所以,他总觉得这个小镇似乎还缺点什么,也总觉得作为这个小镇上的人,自家个儿应该为小镇做点儿什么。当然,要不是因为那一场罕见的大旱灾,以及那个炙热夏日午后亲眼看到的那次悲壮而无果的祈雨仪式,他的这种想法和愿望,也可能只是想想而已……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喜欢本章,请加入书架书签!也请您投推荐票、投评价票、 关注、做评论,多谢多谢!您的支持,将是我继续努力写下去的最大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