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四章 名声大震 (第1/2页)
清诉说完之后,她和顾之御的马匹已经遥遥领先在前。· 身后的将士也只能加快脚步的跟了上去。 那送行的高架鼓一声接着一声,声音洪亮的环绕在整个京都城,百姓们望着远行的部队说不清喜忧。 这是大渊名义上第一次出征,对于这一次出征虽然顾之凯和孟凡都已经做好了十足的把握。 可这些百姓却没有,有的担心的自己的夫君会不会一去不归,有的老人一直跟着自己的儿子走出了城,才意义不傻。 顾之凯看着这样的画面,心中顿生感慨问道一旁的孟凡,“你说一个国家的强大真的来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征服吗?” 孟凡摇头,但是,若是你不挣得一片沃土,换的一个名声,将会永远处于恐慌之中。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人来给你一次重击,然后你就永远翻不了身,或者直接就在这国家的列土纷争当中永远的消失。 所以虽然这样的场面的确让人心中酸涩,但是也是避免不了的必须。 孟凡目送这队伍一点一点的消失在视线当中,才跟随顾之凯和几位大臣离去。 她看见了满地的尘埃,也看见了这大渊与北漠的区别。 就如同现在蛰伏了许久的大渊也会突然发火证明自己的实力,那么那原本就十分强大的北漠自然也会有一天,不满足自己的三寸土地。 那时,他们真的打得过这样军机严明的北漠军队吗? 她深深的感觉到一种来自自己内心的恐惧,一点点的扩大。 在前方轿子当中的顾之凯无意间看见了有些愁眉苦脸的孟凡,便问道:“丞相这是怎么了?担忧还是?” 孟凡摇头,回道:“殿下今天看见北漠的军队是何感受?” 顾之凯听孟凡这么一问就想起那个整齐划一,一个个精气神如此足的北漠军队。 跟他们想必大渊的部队的确还差了许多,起码人家那种往那里一站就像是一定要赢的气度,整个大渊的部队是完全缺乏的。 人家一副我就是来跟你玩玩,但是我也是认真的态度也是让人惊讶。 若是这一次出征的国家是北漠,想必自己会几日睡不到一次安稳的觉,当然这个时候他也一定不会擅自去攻打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 只是?若是他们要是先来攻打大渊? 后果不堪想象。 这样一想下来,顾之凯就知道孟凡在担忧什么了。· 他笑道:“丞相想的过于长远,此时要是北漠要来攻打我们,那清诉丫头也会驾马前来通风报信的。” 他这看似正经的回答,但是也有一丝趣味。 孟凡原本苦闷的脸倒是也露出了一丝的笑意,然后驾着马走到了前方,直接去了军营当中做最后的粮草准备,好让粮草先行队伍能够安然无恙。 顾之凯则直接回了自己的皇宫,自从他说要亲自去查军粮和国库基本库存之后,一天到晚都有很多人来见他。 他也算的上一个大忙人了。 这刚刚到军营,孟凡就看见那准备粮草的人在那里窃窃私语。 她倒是好奇他们在说些什么,就一步一步的小声走了过去。 不听到罢了,这么一听,孟凡顿时气从中来,拉着那个假装带着她的指令的那人问道:“你是哪里来的jianian细,竟在这里假传我的意思。” 那人惊慌的看着孟凡,还一本正经的说,就是孟凡告诉他的,说是孟凡忘记了。 孟凡一生气就将这人推倒在了地上,那人倒地的时候,从自己的袖中滚出了一个卷轴。 孟凡眼疾手快的一把踩住了那卷轴,问道:“这是什么?” 那人不说,正欲逃跑,孟凡一把将其打晕,手拿起那卷轴,却吃了一惊。 这里的粮草运输路线是自己原本要给顾之御的,现在却在这里,那么现在的粮草运输路线又是谁给的? 她惊讶之余立马叫人快马加鞭的将这一份东西送去给顾之御,同时她连忙进宫跟顾之凯商量,把原先的粮草路线改为两道,一道是为了防止突袭,一道则为真正的粮草路线。 进宫时,她已经拟定好了这两条路线。 只要顾之凯点头认可之后,她便连夜快马去驿站进行安排。 “孟相怎么此时来了?”小得子看见气喘吁吁的孟凡连忙问道。 孟凡只问道:“皇上那?” 小得子指了指里面说道:“那个卫将军来了,跟皇上吵起来,您要不等一等再进去?” 里面的争吵声音的确很大,孟凡也听不清楚究竟在吵些什么。 但是,她手里的东西更加重要,所以也就没有等他们吵完再进去。 而是直接推开了门,径直走了进去。 跟顾之凯行了礼之后看了看那卫将军,缓声说道:“劳请将军先行一步,我与皇上有事商谈。·” 卫将军听闻笑道:“丞相如今是什么都瞒着老朽,就连这出兵打仗之事,老朽都一概不知,真是心寒呀!” 孟凡听闻笑了片刻说道:“不是不让您知道,是您知道了不是也反对了吗?而且这件事情您的身份还不足以听。” 她将话说的很清楚,顾之凯随即就叫了小得子将卫将军领了出去。 转身问道:“怎么这个时候进来了,不应该在安排粮草吗?” “这粮草的路线有人做了手脚,细节我跟你说不了多少了,你先看看这个新路线,若是可以我就去了。”孟凡说完就将那个新的路线铺开在顾之凯的面前。 顾之凯随意的看了看说道:“既然事情紧急,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去吧!” 孟凡听见之后立马告辞,然后就疾驰而去。 这追赶顾之御的后行军,然后拦截住已经出发的粮草,还是需要体力的,她带着一千孟家军飞速而去。 在将近半晚的时候拦截住了粮草队,临时将其分开而去。 随后她就跟着后行部队一直到了他国的边境。 因那小皇帝并无半点实权,所以期间只有一些很小得消息传出。 而整个大渊部队的消息来源竟然一部分靠的是北漠的探子,一部分靠的是董萧的眼线。 但是这样下来整个行军似乎更加的痛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