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第1/2页)
“话糙理不糙。”张巽说。 “听说他们的学费都涨到一百两了?”沙延祺问。 “可不是吗,就那还不一定能报上名呢。” “学子们求学是为了考取功名,白鹿洞书院出了那么多的状元榜眼,怎会突然丧失了吸引力?”陆言之问。 “也算不上突然。五年前,高登书院建成,院长吴高登花大价钱将白鹿洞书院排名前三的学生全给挖了去。没多久就开考了,那三个学生名列会试前三甲,就这样高登书院一举成名。” “那三名学生是白鹿洞书院培养出来的,高登书院不过是揽人之功、坐享其成罢了,怎能骗得了众人?”王谷说。 “关键是那三名学生一口咬定是高登书院的考前点拨帮他们找到了成功捷径。” “那三个人不但欺师灭祖,还厚颜无耻得很!”沙延祺说。 “那吴高登还真是够精明的!”陆勇说。 “尝到了甜头,他肯定还会这么干的。”沙聚成说。 “不错。他们一边大肆招揽人才,一边借‘立新’的名义打击其它书院。” “大家都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强者肯定就更强了。”颜如说。 “官府是什么态度?”陆言之问。 “官府说是鼓励百家争鸣,其实是得了他们的好处。” “他们那里的老师都是哪来的,水平如何?”王谷问。 “本地的居多,也有外聘来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真才实学的没几个,空头学问家倒是不少。” “如此一来,浮夸不实之风必然兴起。”陆言之说。 “老夫早有力不从心之感,说是隐居,也可说是逃避。” “张先生应该站出来登高一呼才对。”王谷说。 “就怕曲高和寡。”陆言之叹道。 “确实如此。” “你一个人在此独居?”陆勇问。 “贱内早殁,唯一的儿子在他方为官,只有老夫一人。” “您老怎么不去投靠令郎?”颜如问。 “我可不想那么早就去养老。”张巽笑道。 “张先生是放心不下。”陆言之说。 “自从入了孔圣之门,我张巽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求不辱一个‘学’字。” “张先生不是在此授徒吗?”陆勇问。 “这么早就放学了?”沙聚成问。 “实不相瞒,开始的时候有十余名学生来此,后来他们全都另投名师去了。”张巽面有悲苦之色。 “不要钱他们都不学?”沙延祺说。 “他们放弃了张先生这样的大学问家,是他们机缘太浅。”颜如说。 “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他们家人借钱把他们送进了高登书院。” “是你教得不好吧?”沙聚成说。 “好与坏又如何定义呢?高登书院的教学,轻松、新奇、见效快,但是急功近利,反而限制了人的长远发展;老夫的教学如堆土成山,虽然辛苦,但是步步登高。” “我明白了,张先生更适合教言之刚才说的龙驹凤雏式的人物。”王谷说。 “张先生,天道轮回,人情有常,幸好此事只是一时一地,您老不必太过忧心。我等既然遇上了,理当尽一份心力。”陆言之说道。 告别了张巽,众人打算先在此地住下。 “言之,这回你倒挺积极的。”沙延祺笑道。 “言传身教、上行下效,教育是德政的晴雨表。若是一个地方的教育出了问题,可想而知,当地的人心、人性必然早已蒙尘。”陆言之说。 “还是让官府来解决吧。”王谷说。 “对啊,当地还有学政呢,该由他们来管。”沙聚成说。 “他们若是想管、能管的话早就管了。”陆勇说。 “不错。此事由来已久,短期内恐怕很难有大的转变。”陆言之说。 “你都这样说了,咱们还掺和什么?”沙聚成说。 “咱们不能坐视不理。”颜如说。 “那咱们也不能一直待在这里吧?”沙延祺说道。 “不如让官府直接取缔高登书院,一劳永逸。”王谷说。 “人家又没犯法,你凭什么取缔人家?”沙聚成反驳道。 “他们祸乱人心、戕害教育、欺众敛财。”王谷说。 “你这是欲加之罪,他们只是比别的书院干得好罢了。”沙聚成说。 “他们干得好,却不是在搞教育。”陆勇说。 “高登书院大受追捧,若是强行取缔,恐会激起民变;再者说,就算取缔了一个高登,还会有其它的高登出现。”陆言之说。 “现在怎么办才好?”颜如问。 “有劳谷王上奏朝廷,让上面派人统计一下此地历年考中进士人数的平均值,然后根据各大书院的综合实力及办学年限,将这些名额有差别地分配下去,并且规定转校生考中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