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梁山泊与马文才 (第2/2页)
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 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从有了天有了地,再继续说日月、星星、霜雾、天气的变化等等等,有了天气的变化,当然就有了金银珍宝这些等等东西,有了东西,当然就少了不了人吗?当然也就说起了人类的早期历史:“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接下来,就是的第二部份,有了人,当然就要讲人的道德修养的问题,再接下来,就是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当然少不了对国家盛况的描述了,像什么“宫殿盘郁,楼观飞惊“......“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除了这些浮华的东西之外,最后就讲到了对美好田园生活的赞美,要吃还是百姓饭,要穿还是家常衣了,到了这里,也就走到了这本书的尽头了。 师徒二人,一念一写! 写到第九百九十九个字的时候,杨晨停了下来! 只差一个字,这本书,便要成书! 不过,这样的千古经典一旦书成,定然有天降异象! 凭着自己的白玉枝条,也不一定能够压制这种异象的爆发! 这一段时间来! 杨晨已经快成天降异象的专业户了! 早已经惹得全城瞩目! 此时却不想,再弄的引人注目。 “师父,怎么不说了,这最有一句,明明是差一个字!” 杨晨摇了摇头,“这本是千古经典,书成之时,必然天降异象,全城轰动,会引起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本书,你暂时看着,等你学习完成之后,为师在补上最后一个字!” 马文才有些遗憾! 一部经典,因为一字之差,不能成书!
“文才,你日后好好学习、、,等你通读三本书,理解了其中蕴含的意思的时候,我再教授你其他的东西!” “这三本书,都是经典之作,切记不可囫囵吞枣,要沉下心来,精读此书,边读边把所思所想,做成笔记,遇到疑惑的地方,先自己想想,真想不通,再来询问为师。” “要知道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马文才凛然! “师父,徒儿记下了!” “徒儿一定会,不断学习,不断思考!” 杨晨点头,“那样就好!” “今天就到这里吧,我还要去天然居中,把讲完,你是自己在这里学习,还是随我一同前往?” 马文才道,“师父,那咱们什么时候去印刷坊,制作出来字模!” 杨晨道,“不急,待我在天然居中讲完《西厢记,我就去你那里制作字模!” 马文才点头,“行,那我就随同师父一同前往天然居,听听师父说的,这几天,火爆异常,几乎人人都会说几句里面的曲子。” “一说,爷爷让我问问,家里的梅花戏班,如今能不能把师父你现今讲的搬倒舞台上去唱一唱?” 杨晨道,“当然可以!” “他们要是喜欢的话,自然可以搬到舞台上去唱!” “好了,不要多说了,咱们出去吧!” “记得给村子里的孩子,一人送上一本的全本书籍!” “我已经打算在村子里,开个私塾,传授普通的孩子学文识字!” 原本是打算在家里教孩子,只是村民热情,非要自发的给杨晨建一座私塾,杨晨知道是村民好意,也没有反对。 出了院子,便见不远处,村民都在动工,打着地基。 看到杨晨后,都热情的打着招呼。 就在这时! 一位员外打扮的中年人,带着二个奴仆,一个相貌硬朗,带着憨实的青年朝着自己的院子走来。 看到自己出门,中年人疾走几步,到了杨晨的面前,带着青年、奴仆朝着杨晨躬身下拜。 那青年看向杨晨的眸子里透着崇拜。 “渭城梁宽,带犬子梁山泊见过邀月才子!” “听闻邀月才子要办私塾,特来让犬子见过先生,请先生收入门下。” 马文才一见梁山泊,神魂之力激荡,冥冥中有所感应,仿若自己和这梁山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一般。 可是实际上! 自己也是第一次见到梁山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或许是我的错觉吧!” 毕竟刚刚的那种冥冥中的感应一闪即逝,并没有在马文才的心中留下什么。 他以为,那种冥冥的感应,应该是自己见到梁山泊这样的一个同龄青年,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些许的好感了吧! “梁山伯?” 听到这个名字,杨晨也有些微微发愣。 随即拿眼睛扫了一眼自己的弟子马文才! 梁山泊与马文才! 莫非还会有着一个祝英台? 不会这么巧吧? 记得自己看过的故事中,那马文才可是活脱脱的一个太守少爷,如今的马文才不过是个渭城首富的孙子。 应该是没有什么关联吧! 中年人梁宽见杨晨听到自己的儿子的名字后就是一愣,便有些喏喏,“先生,莫非这个名字有什么不妥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