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5章:虫害(2合1) (第2/4页)
北草原,是因为这个冬天并不寒冷,至今为止只下过一场雪,下过以后很就晴天了,那些鲜卑部落的牛羊都可以安然过冬,这个冬天对游牧民族来说是一个温暖的冬天。 金良却一脸愁容,冬天不冷对农耕民族并不是好事,因为明年必将有大蝗灾。 蝗虫过境寸草不生,大片庄稼颗粒无收,想到这里,金良都不寒而栗,他十分清楚,不论是大汉民众还是中央军,都十分依赖粮食,若是因为蝗虫过境而粮食大幅度减产,就大大影响自己的战略推进。 现在看来,明年的蝗灾已经不可避免。因为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天气干旱,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量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而且生殖力较高。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自从十常侍之乱以后,整个北方都没有下过什么雨,播种谷、小麦都是挑河里的水来灌溉的,雨水和雪水不足,便给蝗虫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环境,一旦蝗虫的数量密集起来,便会造成蝗灾,到时候便是遮天蔽日的蝗虫,吞噬庄稼禾苗,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正因为蝗灾如此破坏粮食生产,所以跟水灾、旱灾并列一起,为影响农业的三大灾害。 金良依稀记得,史上东汉末年有过大蝗灾,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中原连续爆发大蝗灾,这是造成人口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蝗灾造成粮食减产绝产,普遍发生人相食啖的惨剧,粮食昂贵到惊人的一斛谷麦数十万钱。在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金钱再多也无粮可籴。 金良派人请来典农将军韩浩来商谈如何防止蝗害。 韩浩这一年多得金良青睐,自己又着实能干,屯田兵团在他的经营下,红红火火,无论是粮食种植、畜牧养殖、矿产,都有飞速的发展,已然成了金良争霸天下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虽然其他诸侯都在仿效金良做屯田,很明显,他们已经落后了很多。 屯田兵团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发展太过迅勐,已经有二百多万人,所以有人建议金良把屯田兵团按照州域来划分,金良便把屯田兵团划分为冀州建设兵团、并州建设兵团、朔州建设兵团,现在青州即将完全占领,便有建立了青州建设兵团。 虽然这些兵团都隶属于典农将军韩浩统领,毕竟这几个州建设兵团的典农中郎将都有直接向金良汇报的权力,韩浩的权力削弱了不少,换做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肯定会对金良心生不满。 韩浩却很豁达,他想到自己在遇到主公之前不过是一个不受重用的河内郡吏而已,遇到金良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擢升为典农将军,权力甚至大于一般州刺史,这样的知遇之恩虽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被分去权力也是对自己有益,若是自己手头的权力达到功高震主的地步,自己以后跟主公就很难相处,明智的韩浩非常爽快地接受了屯田兵团按州划分的计划。 韩浩在这一年多对金良有了更深的了解,金良一旦信任一个人。在那人的面前就不拘小节,不端架子,韩浩从金良对待自己的态度上完全看得出来。主公信任自己,因为金良当时刚刚在将军府后面的童子军统帅部里教授了金玲绮、诸葛亮、陆逊、吕蒙、吴班、沮鹄等人武艺,出了一身大汗。没有换衣服,没有做什么修饰,便大大咧咧地带着韩浩进入将军府前宅军务院里的议事厅。 金良递给韩浩一张纸,上面是对去年雨水的统计,一整年十二个月下的雨还赶不上前年洛阳下的三个月的雨,几乎可以说是全年干旱,襄阳朝廷治下地区的民众都是取河水、井水灌溉,有很多严重干旱地区靠挖掘沟渠兴修水利勉强把庄稼种上去。勉强能够供应生活用水。 虽然干旱若此,却也没有什么可怕,因为东汉时期的草木植被、水域保持远远胜于后世,这时的旱灾并不会像明末那样持续很多年,所以韩浩并不担心。 他瞥到议事厅里面有一大堆泥土,那泥土甚是干裂,便问道:“主公。您可是担心雨水缺少,影响今年庄稼收成?” 金良一脸凝重地摇摇头说道:“最近一年我们兴修了许多沟渠,灌溉得力,庄稼虽然没有去年长得好,但也不会减产太多。我唯一忧虑的是。今年恐有蝗灾!” 韩浩大惊,将信将疑地道:“主公,现在才二月份,您就能推断出今年有蝗灾?” 金良搓起一块泥土递给韩浩道:“元嗣,你看,河北泥土如此干燥,正是最适合蝗虫繁衍的程度,俗话说久旱必蝗,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今年爆发蝗灾,恐怕是必然的了。” 韩浩一脸惭愧,这本来是他做典农将军必须要知道的事情,却让主公费心了,金良一番话如同晴天霹雳,让他瞬间惊醒,他知道今秋以来持续干旱,没有秋雨,冬雪只下过一场,遍布在田间、河岸土壤里的蝗虫卵都安然无恙地埋藏在那里,再等三四个月就会爆发,到时候遍地小麦都成了蝗虫口中粮食。 韩浩依稀记得,多年前冀州大地久旱不雨,田地干裂,到处出现成群的飞蝗。那蝗群飞过的时候,黑压压的一大片,连太阳都被遮没了,蝗群落到哪里,哪个地方的庄稼都被啃得精光,当时百姓愚昧无知,把蝗虫当作神来膜拜,不敢杀死蝗虫和虫卵,只祈求它离开自己的庄稼,或者把蝗虫扔到别人的田地,致使虫害越演越烈,百姓颗粒无收,当时的地方官不管百姓死活,照样横征暴敛,饿殍遍地,民不聊生,所以张角在冀州打起黄巾的旗号,跟蝗灾大有关系。 金良见韩浩的表情,知道他相信了自己这番话,便欣然问道:“元嗣,你可有什么灭蝗良策?” 韩浩稍微想了一下,便道:“首先是消除民众的愚昧,那些升斗小民都以为那铺天盖地而来的蝗虫是蝗神,蝗灾来了就是天降大灾,百姓无能为力,他们不敢杀蝗虫,只是跪倒地上祈求蝗虫离开自己的田地,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所以才酿成了数年前的大蝗灾。 现在蝗灾尚未爆发,我们正好有时间来教化民众,让他们认识到蝗虫不过是一般的虫子而已,是可以杀,只要众志成城,一起灭蝗,蝗虫即便为害,也不会造成赤地千里。” 金良点头笑道:“元嗣,你说的不错。 昔日的神医扁鹊曾说过,他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扁鹊家中被推崇备至。扁鹊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