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芳寻踪_第353章:自身改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3章:自身改造 (第4/4页)

可能是曹cao儿子中最出色的一个,不仅最聪明,还最仁慈。曹冲天生夙慧,洞悉世情,极富同情心,曹cao对他宠爱有加。曹冲的死,也许是曹cao平生遭到的无数次打击中最惨痛的一次。当时曹丕在一边劝父亲节哀,曹cao脱口说道:“这是我的不幸,你的大幸。”曹丕做皇帝后有一次仍心有余悸地承认道:“假使仓舒在,这皇位轮不到我来坐。”

    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金良就以曹cao为榜样,他反复思考过曹cao是如何把几个儿子教成才的,因为跟曹cao比起来,袁绍、刘表、刘备的儿子不过是蠢猪,曹丕、曹植、曹彰、曹冲四兄弟各有所长,固然跟曹cao天才的遗传分不开,更与曹cao独到的教育子女的方式分不开。

    一方面,曹cao对于儿子们要求严厉,尤其是对曹丕、曹植、曹彰几兄弟,自小就带领他们骑马射箭,南征北战,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另一方面曹cao还培养他们通晓音律,著诗写赋,铸就了“三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更可贵的是,曹cao还以积极的心态去教育孩子,不断称赞孩子的能力,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襄阳铜台的登台作赋,年仅十九岁的曹植一挥而就,率先完成,曹cao阅后赞叹不止,令曹植备感鼓励。东吴送来一只大象,曹cao询问部下如何称象,年方六岁的曹冲就直抒己见,曹cao非但加以阻止,还夸赞万分,并一一照办,令曹冲一举成名。且不论辞赋的好坏或称象的方式是否可行,曹cao对孩子的积极鼓励是非常值得金良学习。其实,曹cao不仅对嫡亲子赏识无比,对于养子何晏和秦朗等也是宠爱有加,令其才华备受肯定,可以傲游诸侯间而无尤。

    曹cao的赏识教育,就是父亲通过亲切的言语、体语表示来传达对孩子的热切期盼,令孩子在不断的积极鼓励之下,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金良也准备这样教育孩子。

    金良对子女的教育,也推崇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应材施教”,金良准备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培养他们,不管他们的兴趣显得有多么地不务正业,金良都愿意依着他们的性子去培养他们,竭尽所能把他培养成本行业最好的人才,即便有孩子想去种地,也要培养他成为大汉最好的农学家。

    金良期望自己的子女里面能出几个带兵打战的武将,有几个能出谋划策的谋士,有几个能治理一方的政治人才,有几个做贸易的经济人才,有几个文采斐然的文人墨客,如此这般类推。

    金良反复教导孩子们道:“你们将来只有一个人会继承为父的权位,这并不代表其他人都是没用的,在为父心中,你们每个人的地位都是一样重的,只要你们每个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能够做到大汉最好,做到你们领域的王者,不管是做文官也好,作武将也好,做儒生也好,做商贾也好,只要你们能够在本领域做到至尊王者,你们就是为父的骄傲!”

    金良对孩子们的期望就是,不管你做什么,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努力做到所在领域的王者。

    金良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受曹cao启发却胜于曹cao,金良“因材施教”的教育,给孩子们多一些发展的门路,应该能够避免那种“九龙争嫡兄弟相残”的恶俗又心寒的戏码,不让他们在争夺父亲继承权的一条路上走到黑,便能在最大程度避免争权夺位的人伦惨剧。

    曹cao的儿子虽个个了得,寿命却都不长,除曹冲外,长子曹昂很早就死于战场,曹丕不过活了四十岁,曹植四十一岁,曹彰死得更早些。曹昂是战死,曹冲是病死,而曹丕、曹植、曹彰的死却跟兄弟争权夺位自相残杀互相猜忌密不可分。

    金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比历史上曹cao的儿子出色,却不希望重蹈他们的覆辙。

    金良曾幻想过,天下最重要的二十个行业里面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是自己的子嗣,金良家族在政治上的继承人便可得到其他领域的兄弟们的支援,同气连枝,互相协助,原本人丁单薄的金良家族必定会成为可传承数百年甚至更为久远的大家族。

    金良努力繁衍子嗣,更加努力培养子嗣,就是想把人丁单薄的金家转变成人丁兴旺且底蕴雄厚的大世家,乃至于是天下第一世家,但金良不想沿袭河内司马家的老路。

    晋武帝司马炎有一个错误的抑制世家的想法,想通过宗室镇守四方来震慑各地的世家,却不料各地世家怂恿着司马家那帮蠢货斗了起来,正可谓司马家成也子孙多。败也子孙多。

    像西周文王、西汉刘邦、西晋司马炎、明朝朱元璋那样把家族子弟分封为王,镇守四方,都酿成了后来的惨祸。绝不可取,金良不想重蹈他们的覆辙,他的子女同样是大汉子民。同样要遵从金良自己修订的大汉律,同样要遵从金良自己修订的中央军纪,中央军从制度上杜绝了各地将领挟兵自重的可能性,只要金良自己不从源头破坏,各项监督制度必能形成大汉军民共同遵守的金科玉律。

    金良不像大多数父亲那样狭隘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要儿女遵循世俗的成功标准,金良在严格要求子女完成骑马、射箭、击剑、文史、诗赋之类的基础教育之后,他们无论选择那个方面作为人生理想。金良都全力支持,即便是某个子女对宗教感兴趣,加入了通天教做传教士,金良也不阻拦,只会鼓励他在神学研究和道术施展上精益求精,有朝一日能够做成一个天师。

    后来金良果然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加入了通天教,那个儿子并没有拜南海仙人、于吉为师学习道术。而是拜徐整为师,全心研究神话传说,竟然成了通天教的教义权威。

    徐整,是历史上东吴的太常卿,此人撰有。注有,当然这两个著作都不是金良关心的,金良关心的是他著作的有上古传说的及,据说是记载盘古开天传说的最早著作。金良听说了徐整开始撰写这两本书,为了丰富通天教的神话传说体系,便派人将他请来襄阳,并以教尊的身份委任他为一个大主教。

    徐整的上写着道:“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曰道:神于天,圣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五,甚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

    又写道:“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rou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后世的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基本上都是从这两本书演化而来的。

    金良知道此时的徐整才刚刚开始写这两本书,便让徐整按照自己勾描好的通天教教义,结合大汉各处流行的神话传说,编造出一个完整的符合通天教教义的神话传说体系。

    徐整花了半年的时间奔赴各地采集素材,又花了半年的时间去书写,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将华夏神仙录写了出来,这本书经过陈琳润色,教尊金良签署,作为全民信教时的辅助读物,又作为中央大学堂神学院的教材。

    却说金良按兵不动,等到光熹四年八月,终于等到了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泰国胸最女主播衣服都快包不住了视频在线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einvmei222!!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