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六月的江湖 (第1/2页)
司马鸣风显然不这么认为。 江南市中心区一间茶楼,他和一名中年男子相对而坐。 面前杯中盛着淡黄色的茶水,茶香飘进鼻孔,两人的心思却全然无心品尝。 “司马,《大漠》第五部的稿子准备的怎么样了?” 司马鸣风眉头紧皱:“快了,月底吧。” 对面的中年人微微摇头:“再加快些,这几天我已经收到十几篇投稿,都是仿照的《龙虎斗京华》。年轻人脑子转得快,耐心也不多,不能压的时间太长,否则他们就另投他家了……” 事实上每家杂志社都有当家作者。 《华夏青年》目前有两位,一位就是沈哲的武侠专栏,一位是笔名“当年花季”的青春专栏。 中年人就是《江湖》杂志的总编,姓王,而司马鸣风十几年来一直就是这家杂志社的专栏作者。对于他这样的地位,总会有些特殊待遇,比如发表先后或者时机,适当倾斜。 文学上开宗立派的毕竟凤毛麟角,后来者往往还是踩着前人趟好的路往前走。 《龙虎斗京华》连载三期,国内两家最大的侠客杂志就收到数十篇此类稿件,基本上都被暂时压下。 《江湖》和《东方奇侠》也需要看看风向。 “司马,你写的就是侠客文学,觉得那个桃花岛主能站稳脚跟么?”王总编面带忧色。 如果《华夏青年》的武侠专栏站稳了,以他们的发行量,作为目前国内此类杂志领头羊《江湖》,必然沦落到第二位。 最让他担忧的是,《江湖》读者会不会大量流失? “老王,不要太担心,那小子每期连载两回将近三万字,这种创作速度就是最大的弱点。不可否认,文章的质量很高,但正是应为这样,我敢肯定,他必定无法支撑专栏长期存在。” “那位姓钟的总编不是搞文学的,到时候读者不满,看他怎么收拾!” 王总编道:“那你就不准备对那位作者做点什么?” 两人看起来很熟悉。 司马鸣风说话少了许多顾忌:“你以为我不想,可那小子一直不吭声。” “这几天又突然曝出身份,确实是个天才,可年龄在那放着,我……”后面的话却没有说出来。 王总编点点头。 搞文学的都算文人的话,他们对骂也要一个身份对等。 老头骂老头,大师对骂更精彩,前辈明面上攻讦小辈,那叫以大欺小,除非这个小辈走上了歪路。 心里有些不以为然,作为侠客杂志总编,自然对此类文学了解很深。 虽然不像孙长卿这样的老教授很快看出新武侠的思想内核,也隐约感到不同寻常风雨欲来的意味。 “司马,回去好好看看那本杂志,或许有些启发。” 话中给司马鸣风留了面子,毕竟让他去学习一个后辈的创作手法,有些不太好听。 …… 在梁师出现之前,原时空也有武侠,不过后来被称为旧派武侠。 以沈哲看来,即使是旧派武侠也比如今的侠客小说更为进步,朱贞木的《七杀碑》、王度庐以《卧虎藏龙》为代表的鹤铁五部曲、白羽的《十二金钱镖》等都很耐读,更不要说《蜀山剑侠传》了。 他当然忍不住瞎研究一番。 认为旧派武侠肯定受到不少《水浒传》的影响,那部名著前半部分也能看作一部武侠小说。 整个内容描写的便是梁山和方腊两个侠客集团的命运浮沉,梁山集团受招安影射江湖和庙堂之间的妥协,不受招安的方腊集团不容于正统社会,最终消亡。 太祖都说过:《水浒传》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 沈哲没资格评价太祖,至于梁山好汉们投降好不好,看看他们的结局就知道了。 但书中投降后的部分,肯定不能算是武侠小说了。 而这个时空没有《水浒传》这部书,或许也是造成侠客文学格局百年不变的部分原因。 梁师对武侠的另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