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窗》 (第3/3页)
不至于,斗嘴是常事。
“你的意思是,我把你家俊明教坏了?”韩启功眼皮一耷拉。 归景林滞了一下。 他的儿子归俊明高中时就在韩启功手下读书,顺利考上燕大,如今毕业七年,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 昧着良心,归景林也无法说儿子被人教坏了。 “哈哈,景林也有被人噎住的时候?”童百龄笑得合不拢嘴。 老先生打断他们,说道:“闲话一会再说,都说说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吧。” 几位重量级评委都等着那十几位老师先说。 “没有人物外貌描写,也没有个人经历介绍,性格变化、心理活动也统统没有,正因为省去了这些笔墨,才让整篇文章如此之短,却如此深刻,对以后的创作很有启示……” “两个灵魂的强烈对比,是本文一大亮点……” “我感觉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创作手法,意料之外的结尾,今后可能会成为短篇创作圭臬……” 很快各位老师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嗯,都说的不错。”童百龄是文学鉴赏大师,补充道:“刚才有种说法——对比,这个说的不错。简单总结起来,就是蕴含了丰富的辨证艺术,在文学创作上,很是难得。” “辨证艺术?童副主席说的什么意思?”有老师问道。 “什么叫辩证艺术?” “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童百龄伸出三根指头。 “的名字本身就很好,看似一个简单的窗口,就能作窥视灵魂的万丈高台,正是见微知著。” “靠窗的病人描述的景色,文中似乎都是真实的,却在结尾处峰回路转,化实为虚。一扇并不存在的窗户,却能同时引出无穷想象,这就达到虚实相间,实在是前所未见。” “靠窗的病人描述的景色都是假的,欺骗了自己,却有意唤起病友生的欲望,对比非常强烈。” “微中知著,虚实相间,正反对比。” “除了以上三点,文中到处都能看到这种辩证艺术,而只用了千余字,简直让人……” 说着说着,童百龄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低头又读了一遍文章。 征文办公室响起一阵掌声,连其他几位重量级评委都不例外,早知道童百龄文学鉴赏方面的造诣很高,一席话听下来,才知道所言不虚。 刚才他说的那些道道,听起来简单,分析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而童百龄只读了一遍文章,就能说出这么多东西,文学鉴赏一道,无人能出其右。 “还是第一档?”有老师小声道。 几名评委回身看他,纷纷道:“这样的文章要是还不能第一档,我们抹脖子算了!” 有时候,评委会被感情左右,不过最基本的底线还是要遵守的。 就像另外的参赛作者,即使对沈哲再不服气,面对他的文章也无法说什么。 有点文学功底就能分辨出好坏,颠倒黑白只会引火烧身。 再说,这篇实在没什么好质疑的。 “征文也结束了,今天正好周末,老先生,把小伙子叫来吧,我想见见他。”韩启功忽然道。 “可以。”老先生回身颔首,向一直等待在旁边的文联官员示意。 一名官员点头表示明白,掏出电话给燕大文学院任培学去电。 …… 大师讲座还没开始,来的人不少,沈哲寻了个角落坐下,等待传说中的某大师到来。 刚等了大约十分钟,兜里电话就响了。 一看是文学院林助理的号码,赶紧接通,这段时间林助理好像已经找过他好几次,快混脸熟了。 “沈哲,在学校吧?” 沈哲道:“林助理你好,我在听讲座。” “以后有机会再听吧,现在到学院来一趟,我送你去文联。” 林助理具体没说什么事就挂了电话,不过只提了一句文联,沈哲也不能拒绝。 “林助理,能问问什么事吗?” 坐上学院配车,沈哲疑惑的开口问道。 林助理回头笑眯眯的:“你参加征文那三篇文章,院长已经看了,好一顿夸奖,真给学院长脸!” 沈哲腼腆道:“太抬举了。” 林助理好笑摇头,说道:“我帮你打听了一下,好像是韩老师想见见你。” “教遍大中小学的韩老师?”沈哲猜测道。 “嗯,院长说,你的古文写作水平也不低,韩老师就是国内古文方面的权威……另外,这次你的三个短篇肯定要在上发表,听说归景林主编也在场,你心里有个谱。” “谢谢林助理!”沈哲真心诚意道谢。 “不用谢我,你是学院的学生,凭这次机会进入文坛,是好事。” 汽车驶入文联大楼,有位工作人员笑着迎上来。 “是沈哲同学吧?” “您好,我是沈哲。” “跟我来吧,几位老师正在办公室等你。” 当沈哲看到屋内四位老人,发现除了老先生,其中还有一位见过面。 “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人物,进来吧。” 韩启功笑呵呵的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