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沈氏手法 (第2/2页)
时候可能没问题,写着写着就需要知道一些文学理论。 还有的畅销作者渴望真正进入文坛,和同行交流也需要差不多的理论水平。 这时可以申请进入这所学院进修。 还有高级班,某些科班出身的作者和文学批评者也会来。 学院里有资深文学理论教授亲自授课,也有好为人师的科班作者,学习、交流同时进行。 下午三点多,一名三十几岁模样的男子走进教室。 迟到与否不必在意,室内气氛轻松,都在讨论着什么,看到男子进来,有人打声招呼继续讨论。 夏然站在讲台上,笑眯眯的听他们说话,也不阻止。 十来分钟后,有位作者拍拍巴掌,大声道:“好了,夏先生来一会儿了,我们先听听他怎么说。” 夏然笑道:“我听到了,你们都在关注这次征文的事?” 参加进修的作者纷纷发言。 “是啊,那位小状元三篇短文拿走150万,想不关注都不行” “文坛高手都没参与,否则可不一定。” “看了文章,发现我是不行,不过高手都参加的话,他能拿一次就不错了。” “捡了个便宜” 夏然听了一会,伸手按按,教室里安静下来。 因为有的学生比他年龄还要大,说话不能太过分,平时上课一般都是讨论的形式。 “你们还是不太明白,那三篇短文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夏先生指的什么方面,具体说说呗。” 夏然点点头,说道:“第一篇免费胜在创意,大家都应该明白,就不多说了。” “这个确实,语言文字没有什么体现,只是一般作者想不到。”已经有作者尝试理论分析。 “我怎么感觉作者是个女的?” “哈哈” 雪莉凯撒的作品,如果沈哲硬换成父亲的角度,反而不对劲。 夏然笑道:“沈哲你们不认识也该听过,怎么会是女的,或许心思细腻一些,这没什么。” “异性角度创作,我也这么做过,说笑说笑。” 夏然“嗯”了一声,道:“重点是后面两篇,我们应该重点解读。实际上,特别是最后一篇窗,到达征文办公室的时候,文学鉴赏功力深厚的童主席,已经做了一番精彩点评。” 作者们有些羡慕,这些信息流传外界不知何时,而圈子里早就知道了。 “童主席从辨证艺术的方面说了三点,分别是微中知著、虚实相间、正反对比”
夏然把童百龄的点评说了一遍,下面一阵sao动。 “童主席厉害,只看一遍就能抓住精髓!”有人这么赞叹一句。 “童主席什么时候能来上次课?” 夏然不可察觉的皱皱眉,微微摇头,童百龄比较讨厌拍马屁行为,当面说这些话,被甩脸子是一定的。 “这篇短文童主席说过了,我们重点需要讨论的是麦琪的礼物” 一位作者说道:“青春言情的风格,他比较擅长,去年就出版过一本类似的,当时还读高中。” “那些年吧,感觉不是一事。” 夏然道:“当然不是一事,这几天听几位前辈谈起,已经把它归入艺术范畴。” “什么,艺术?会不会夸张了?” “夏先生,说说它的艺术性体现在那些方面,我只是觉得情节变化比较多端。” 如果归于艺术,那肯定是殿堂级作品,拿任何行业来说,拥有这个评价,都是属于顶尖水准。文学艺术、法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等,连电子游戏玩得好都开始被称为“第九艺术”了。 创作出艺术级的文学作品,是每个作者的梦想。 一个大学生数千字轻而易举做到了? “你们讨论那么久,说明都看过了,我就说说我的看法。” “德拉只有一元八毛钱,可是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她不够钱给丈夫买礼物。”夏然打开便携电脑,cao作几下,然后读了一句,“这是文章的开头,我们写作时常用的手法设置悬念,读者自然会思考德拉接下来会怎么做,俗称的挖坑” “哈哈”作者都笑起来,这种手法太常用了,是创作利器。 夏然笑道:“接着看,紧跟着又是一个悬念:吉姆看到妻子变成短发时,神情不自然,几分失落。” “最后是结局:互赠礼物后,发现都已经不再需要彼此的礼物。” “并不像我们想当然的那样,丈夫一定会为妻子的行为感动,反而安排了一个更令人欣慰的结尾。” “经过两个悬念的铺垫,最终笔调发生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但是依然在情理之中,这需要很强的创作笔力才能做到。加上构思精巧,融会贯通,戏剧性的结局,只能令人拍案叫绝。” 下面的作者若有所思。 让夏然这么一说,他们也顿时感觉文章的不平凡之处,不再像开始单纯的感动。 只听夏然接着说:“被感动是读者该有的情绪,我们都是作者,应该学习的是这种手法。” “悬念重叠设置,而结局出人意料,则是重中之重。” “下面再从思想艺术上分析,互赠礼物后,对夫妻二人是无用的,同时失去了原有的珍宝,这是悲剧;但是却收获了彼此真挚的感情,又是喜剧” “悲剧中蕴含着喜剧,这是更高的文学艺术。” “呵呵,听说童主席在征文的时候,已经称呼它为沈氏手法” 作者们炸开了锅。 “这么夸张啊,不过听起来很有道理。” “一举成名啊!” 彼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代表作,获得赞誉很正常。 除了文坛关注外,沈哲的迷群、部分关注征文的文学爱好者,也展开热烈讨论。 免费得到母亲的一致感动,从中讨论学习家教方式。 麦琪的礼物得到广大文艺少女、文艺女青年的推崇,多愁善感者,产生留长发的念头。 窗更多的是鞭挞,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也挺让人感慨。 香山饭店旁边,有一幢精致的三层小楼。 “这就是古文协会,叫文言协会也行。”韩启功说道,沈哲跟在他身后。 这里已经处在公园内部了。 “能读进去,就说明爱好,”韩启功笑着往里走,“只凭一篇你也要进来,不过协会里都是我这样的老年人,出行不便,就不喊来迎接你了,下次聚会一块办。” 大厅,沈哲看到四周墙上挂着各类作品,法居多。 “有些是原创,有些是现代法作品,诗词是小道,就不要你写了,伤仲永写下来吧。” “入会仪式?”沈哲哭笑不得。 门外进来一人,正是抓住他干坏事的老头,“来了就得留下点东西!” “喊魏老师吧,现在退休,管理这儿。” “魏老师好,”沈哲打声招呼,旋即笑着问:“我以后来香山,是不是不用买票了?” “哈哈,那要问老家伙答不答应。” 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沈哲写好后,韩启功不等墨干,轻轻拿起,咂咂嘴:“你这法什么时候开始练的?” “小时候就开始了,练得不多,每天写几笔。” “难怪,三五年小成,十年初具规模,你练十几年,有这成就正常。不过,要成大家,还不能停笔。” 沈哲点头称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