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三部曲 (第2/2页)
之后,已经清晰的展露在读者面前。 晦明禅师、乔北溟、金世遗、白发魔女……为一大群江湖宿老、新秀争论不修,至于最初中牛叉轰轰的柳老拳师,根本排不上号。 再排女侠,更是找不到统一的说法。 在这样纷纷扰扰的情况下,孙长卿的文章姗姗来迟。 —— “如果说一百年前的文学革命使小说进入文学的神圣殿堂,那么现在正在进行的武侠连载也使武侠文学第一次进入这座宫殿。” “是其代表,以侠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 “康熙的私生子唐晓澜竟然被设定成天山侠客,历史和真实的糅合叹为观止……” “这是又一场文学革命!” 这篇文章一出,就被武侠爱好者到处转发,颇有些终于被正统人士接受的荣耀感。 事实上,连孙长卿教授本人在学术界都得不到承认。 别说也很高傲的文坛了,因为经常约稿,沈哲和总编归景林交流比较多,相互谈论过短篇小说和,甚至他的历史作品,唯独没有提起过武侠小说。 彼世,当人们张口闭口武侠典故时,依然不少人认为武侠不过如此的,还大有人在。 沈哲看了也摇头,高兴的早了点。 同志仍需努力。 …… 网络发展快,文联反应也不慢。 最近,出版界最关注的事件,估计就是即将颁布的网络版权管理规定。 网络销售、网络连载成了读者最大的呼声。 相应的,版权管理办法要需要跟着做出改变,作者尤其关心文联开会研究的结果。 盈盈一水间—— 沈哲见到风尘仆仆的钟离,连忙喊服务员送上一杯冷饮。 “辛苦了!” “有你这样的老板,我有什么法子?” “这话说的,我这样的老板是每个运营官最喜欢的一类吧?” “说说而已,我知道你们作者创作一部书比我还要辛苦,试着写过,十万字已经半疯……” “我心里不赞同,嘴上赞赏你的看法。”
两个人好几个月没见,叙了几句,钟离很快把话题引到将来的稿子上。 “打算好了?” 沈哲点点头:“还有一年时间,出国两年,缓缓劲。” “我比较赞同,你别摇头,是真的赞同。我见过好多作者,写着写着需要换一种思路。” “还以为你会逼着我要稿。” “这不是还有一年的么,我们肯定能培养一到两名五星作者,撑起杂志社就没问题了。对了,你不是加入那个畅销书作者群了,要是能拉过来一个就更好了。” 沈哲挠头道:“我拉谁呀,都不太了解。” “行吧,你看着办,反正到时候杂志社离了你一样转。” “……” 钟离话音一转:“不过,这一年你还要交上五十二个周的稿子。” “为什么是五十二个周?” 沈哲掰着指头一算,好笑道:“敢情全年不能断稿啊。” “就是这个意思。” “第一部已经准备好了,话说主题和你刚才那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哪句?” “刚见面的时候那句,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青春小说?” “非也,还是武侠。” 沈哲所说的就是前两天完稿的。 这段时间,他一直想着后续武侠小说的连载顺序和选择问题。 完结,天山江湖随之完善,梁派武侠退出考虑范围,接下来肯定要优先选择金庸的作品。 古龙的小说如今还不太合适。 因为他的几十部作品早期的太弱,后期的太罗嗦,高峰期的不适合沈哲的年龄。 二十岁的青年会写出什么作品? 二十岁的大学生在想些什么? 荷尔蒙旺盛分泌,想的当然是追女问题。所以写出爱情方面的作品不用不奇怪,青春文学不用说,梁派武侠小说本身就是武侠 言情,基本上遵循了这一原则。 即使也是轻松幽默,丝毫不带老学究的味道。 金庸写历史,出道时已经三十一岁了。 古龙写人性,奠定独特的“浪子”风味时,也将满三十,更不要说成熟期了。 当然,这二人没出道前默默无闻,沈哲已经被公认天才。 不过,最经典的那几部还是要拖后几年,至少要等到大学毕业后。所以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三部作品,可以让杂志社用到明年。 一悲,一伤,一乐。 悲的是,这是一个坏人的江湖世界。为夺连城诀,徒弟可以杀师傅、父亲可以杀女儿,可以夺人妻子、陷害朋友。大侠们天良丧尽,大悲无声,最终相残而亡,掩卷让人如鲠在喉。但主题是“问世间,情为何物,财有何用?来也空空,去也空空”,主角狄云和水笙携手入雪谷,寻一片暖情天地。 和梁派一悲到底不同,悲的是别人,结局合家欢。 这一部放到最后发表。 伤的是,李文秀和苏普之间的分离很伤,但也仅止于伤,没有悲,和校园爱情一样无奈。 这一部要放在下期发行的杂志,紧接开始。 和最近燕京火热的青春舞台剧南北对应。 最后,乐的是。 这部金庸作品可以看作的前身,或者创意前奏。让人记忆深刻的太岳四侠,武功低微,一样可以成为武侠小说的主角。武侠中也是第一次出现喜剧、甚至逗比的人物,以后不断出现,比如桃谷六仙等人。这种创作理念的形成很不容易,从侠客到沈哲的武侠,加上别人的武侠小说,基本上都是主角学成绝世武功吊打配角。 想来会对那些作者造成很大冲击。 三部作品都很另类,反潮流的写法,又是一个三部曲。 这就较上劲了。 “对了,小哲,老魏准备把你的三部武侠整理在一起,弄出个典藏版,你觉得怎么样?” 沈哲无语道:“魏叔怎么和你学坏了,太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