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三千世界_唐代官员等级制度(为了方便你们带入官场等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唐代官员等级制度(为了方便你们带入官场等级) (第2/4页)

官等级表

    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从三品: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正四品: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从四品: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正五品:定远将军、宁远将军

    从五品:游骑将军、游击将军

    正六品:昭武校尉

    从六品:振威校尉

    正七品:致果校尉

    从七品:翊麾校尉

    正八品:宣节校尉

    从八品:御侮校尉

    正九品:仁勇校尉

    从九品:陪戎校尉

    官员职责概述

    三省:

    1、中书省----发令。这些命令大周朝叫做“敕”,虽以皇帝的名义发出,却不由皇帝拟定,而由中书省拟订。其程序如下:由中书舍人草拟圣旨多份,称“五花判事”,再由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或中书侍郎(中书省副官)选出一份并稍加润饰,成为正式诏书,接着由皇帝画一敕字成为皇帝的命令,最后下达门下省。

    2、门下省----复核。由中书省发出的皇帝命令,至此须经过复核。若复核不通过则由给事中(有封驳权的官)批注送还中书省,称“涂归”,意思是要求中书省重拟。若复核通过,还需侍中(门下省长官)或门下侍郎(门下省副官)签名,诏书才正式生效,然后下达尚书省执行。若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而没有中书、门下的印章,在大周朝这被认为是违法的。

    3、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叫尚书令,先祖在做皇帝前曾任此职,所以其后朝臣无人敢再当尚书令,常虚悬其缺。尚书省实权遂在其副官,称左、右仆射者。左仆射管吏、户、礼三部,右仆射掌兵、刑、工三部。每部下有四司,共二十四司。

    政事堂----由于一道诏书要经过中书、门下两省才正式生效,为了方便就在讨论重大事丄丨件时,由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所在称“政事堂”。若一人身兼左右仆射,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有权进入政事堂议事(由于尚书省的长官是虚设的)。但在开元以后,仆射就不能进入政事堂议事了,尚书省变成一个纯粹的执行机关。因此在大周朝中书、门下的长官才是真丞相。

    御史台:

    御史台。它分为左、右御史,左御史监察中央政丨府官员,主要是尚书省六部官员,而中书、门下省不在监察之列;右御史检查各地方官员,全国分十道,每道一个,称“观察使”。这“观察使”本是中央的监察官,在各道巡查,后来就变成常驻地方的中央官了,无形中成为地方的最高长官。假使他的任务是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又赋予他全部权力以应付地方事宜,这即成为“节度使”。节是当时一种全权的印信,有了它就可以调度一切,故称“节度使”。由于其权力极大,所以逐渐演变成“藩镇”。

    九寺:

    1、太常寺----“常”,本作“尝”,取以食物供奉祖先,让其时时尝新之意,故太常寺管皇帝理祭祀之事;

    2、光禄寺----其来源为汉代光禄勋,“勋”通“阍”,是皇家的门口,故光禄寺掌管宫门警卫;

    3、卫尉寺----汉本是皇家卫队,至唐变为仅管皇帝依仗帐幕等;

    4、宗正寺----掌管皇帝的宗族之事;

    5、太仆寺----仆,是赶车人的意思,故太仆寺掌管皇帝的舆马;

    6、大理寺----源于汉代廷尉,为中央审判机关;

    7、鸿胪寺----胪,是传呼之义,源于汉代之大鸿胪,掌管皇帝的待人接物,等于皇帝私人的外交部;

    8、司农寺----源于汉代大司农,管政丨府经济的机构,天下田赋收入名义上均归司农寺管理,而入国库;

    9、少府寺----也是管经济的机构,但是是管山泽盐矿等税的,这部分收入纳入皇帝私人钱库中去。

    文武百官等级表:

    正第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已上职事官。王。爵。

    《武德令》有天策上将,九年省。

    从第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及特进不带职事官者,朝参禄俸并同职事,仍隶吏部也。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职事官。骠骑大将军、武散官。嗣王、郡王、国公。爵。

    正第二品

    特进、文散官。辅国大将军、武散官。开国郡公、爵。《武德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贞观十一年加开国之称也。上柱国。勋官。《武德令》有尚书令,龙朔二年省。自是正第二品无职事官。

    从第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扬、幽、潞、陕、灵。大都护、单于、安西,已上职事官。光禄大夫、文散官,镇军大将军、武散官。开国县公、爵。柱国。勋官。

    正第三品

    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旧班在左相上,《开元令》移在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旧班正四品上,大历二年升。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自左右卫已下,并为武职事官。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武德令》,礼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贞观年改以民部次礼部,兵部次之。则天初又改以户部次吏部,礼部次之,兵部次之。太子宾客、旧兼职无品,《开元前令》定入官品也。太常卿、宗正卿、天宝初升入正三品也。太子詹事、左右散骑常侍、旧班从三品,广德年升。内侍监、唐初旧制,内侍省无三品官,内侍四员,秩四品。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玄宗以中官高力士、袁思艺承恩遇,特置内侍监两员,秩三品,以授之。中都督、上都护、已上除八大将军,并为文职事官。金紫光禄大夫、文散官。冠军大将军、武散官。怀化大将军、显庆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领,仍隶诸卫也。上护军。勋官。

    从第三品

    御史大夫、旧班在秘书监九卿下,《开元令》移在上。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监、诸卫羽林,入正三品。千牛龙武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尹、旧雍、洛长史从四品上,景云二年加秩为从三品也。五大都督府长史、旧从四品上,景云二年加秩为从三品。大都护府副都护、旧正四品上,《开元令》加入从三品。亲王傅、巳上并职事官。诸卫羽林、千牛龙武将军为武,余并为文。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开国侯、爵。云麾将军、武散官。归德将军、显庆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领,仍隶诸卫也。护军。勋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府长史、司马,九年省也。

    正第四品上阶

    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旧正四品下阶,《开元令》加入上阶也。尚书左丞、永昌元年进为正三品,如意元年复旧,吏部侍郎、武德七年省诸司侍郎,吏部郎中为正四品上。贞观三年复置侍郎,其吏部郎中复旧为五品下。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太子左右卫、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内率、左右监门率府率、中州刺史、军器监、武德初为正三品,七年省,八年复置,九年又省,十年复置北都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武德令》统军正四品下,后改为折冲都尉。《垂拱令》始分为上中下府,改定官品。自此已上职事官。率及折冲为武,余并为文也。正议大夫、文散官也。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