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章 筷子 (第1/2页)
二月十号。 很多人晚上一如既往地打开电视机准备收看新闻联播,再过八天就是大年三十了。 央视一套各个地方都散发着过年的味道。 七点二十五分,一个广告出来了。就是这则广告,它改变了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它让很多人重拾了曾经丢弃了的东西。 当然这个广告的播出,很多西餐厅的老板很是不开心。他们本来还想趁着年前年后赚一笔的,现在这个想法落空了。 广告开始了。 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副精致的碗筷。在屏幕的中央位置打上了“筷子”两个字。 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是方言。“等一下煮菜菜给你吃,好不好?” 镜头上移,一老爷子抱着自己的小孙子,逗弄着,“好啊,好啊。”在屏幕的右边打上了广州西关字样,告诉观众这是在那边拍摄的。 还不会说话的小孩子坐在那边,爷爷拿着筷子蘸了点汤汁,“来,试试这个。” 小孩子张开嘴尝尝,不是自己喜欢的,刚刚想哭,爷爷马上哄着换了一个:“好吃吗?好味道哦,哎呦呦。” 在屏幕的右上角出现了“启迪”两个字。 悠扬的音乐加了进来,一点都不显突兀,反而听着这音乐觉得更衬这样的景。 上海,长宁。 一家三口。 “吃年夜饭喽!”mama开心的说着话,把自己的女儿抱上椅子。 “今天mama教你用筷子吃饭好吗?” 女儿还是比较喜欢用汤勺,但是mama制止住了,“不能用汤勺。” 女儿委屈的说:“我夹也夹不起来......饭。” mama教着女儿,“这样拿筷子,夹好。” 女儿试了两下摇摇手:“不好。” mama安慰说:“做做看不要紧的。” 女儿委屈的哭了出来:“我根本就夹不起来嘛。” mama还在旁边继续鼓励着:“夹夹看呀。” 女儿哭着说:“怎么办?” mama耐心的教导:“我们再试试看,没关系的。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都会用筷子的,知道吗?” 如果是看前面的那一个小故事大家还云里雾里的话,那么这个再看这个就不一样了,“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都会用筷子,”多朴素的一句话,却说出了我们文化的传承。你出国了,人家问你你是哪个国家的。你回答我是中国人,我们国家所有人都会用筷子。 “夹住了吧?啊哦,好棒!”在mama的帮助下女儿成功的夹起了饭菜。“不是夹起来了吗?开心吗?好,你吃吧,是不是用筷子实际上是这么简单的呀。吃到了吧。” 女儿上扬的嘴角传递着内心的喜悦——传承。 看到屏幕上的这两个字,大家猜恍然大悟,自己刚刚一直想说的原来就是这个! 福建,永宁。 先是一大家子在院子里忙碌,饭菜做好了,外面鞭炮也点了起来,一家子围在桌前准备吃饭。 小男孩刚刚拿起筷子准备夹起自己喜欢的菜,被自己的爸爸按住了。爸爸说:“要让爷爷先吃。” 爷爷说话:“祝大家万事如意!” “过年喽。”——明礼。 镜头一转,一个年轻人拿着行李走在雪地上——佳木斯东胜。 小伙子刚刚进村就有熟人给他打招呼,“哎,回来了。” 这小伙子挥手示意,脚下的步伐却是不停。 “妈,我回来啦!三年没回来,我想死你了。” “这次回来多住些天啊。”母子两人激动的都流下了眼泪。 母亲在厨房忙碌,镜头先对准一把筷子,然后对着正在做饭的母亲,用筷子打蛋,用筷子翻炸鱼。 小伙子在旁边用筷子夹起mama刚刚切好的熟rou。mama笑着说:“就知道你爱吃这个。”——关爱。 旧金山的唐人街,这里红红的灯笼,热闹的锣鼓和舞狮。 一个老人一身休闲正装透过玻璃笑着看着下面的热闹。 镜头给了他翻老旧照片的一景,然后老人的声音加入,是英文。“好的,我们晚上见。再见。” 镜头再扫过固话机子旁边女孩的照片,大家心想这应该是跟自己女儿聊天,老人拿着筷子放到灵牌前,用点燃了几炷香。“爸!妈!过年了!我给你们拜年了!”——思念! 四川宣汉。 一群人欢欢笑笑的从一个孤单老人旁边经过,“王叔,新年快乐。” 老王笑着回应“哦。”看着隔壁一家子远去,老王寂寥孤单的表情挂在脸上。老王苦笑着转头要回自己家。 这个时候,隔壁那家的老头叫住了他:“哎,老王!哎呦,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