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0 七回 我军优待俘虏 (第1/2页)
美国士兵 做了俘虏 得到优待 热泪盈眶 话说家兴所在的部队休息过后又继续行军,向南追下去了。 就这样,向南连续追了两天。第三天一早,天还没大亮,一班战士李培文就来把家兴叫醒了。 “什么事?”家兴擦了擦眼睛问。 “‘秀才’,走,跟我一起去巡检线路。”李培文把家兴叫醒后拉着他一起去巡检线路。 “好吧,一起去。”家兴说着起身穿好衣服、鞋子,把腰间的皮带束束紧,皮带上的手枪拿出来检查了一下,然后往枪套里装好。又去跟指导员孔文说了一下,两个小李就出发了,走到了公路上。 这时天刚有点亮,志愿军的大部队,还在公路两旁的村庄里休息。这是一条从北朝鲜的平康通向南朝鲜的金化的一条公路,呈南北走向,在“三八线”附近。朝鲜的山脉大部分是南北走向,这一带基本是丘陵地,有山也不高,是波浪似的起伏地形。这条公路就随丘陵起伏地势,向南一直延伸了下去。从军部通向主攻师的电话线,就顺着这条公路边向南架设。 只有从南面几十里外的地方,偶尔又几下隆隆的炮声,断断续续地传到这里。 这儿显得较为安静,树林里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开始欢快地在枝头间叽叽喳喳地展翅雀跃。村庄里不少屋顶上的烟囱上,开始向上冒出缕缕青烟。公路两边种水稻的梯田里,冰雪已经融化,稻田里冰冷的水面上闪着淡淡的点点白光。两个小李迈着轻松、快捷的步伐,怀着胜利者的喜悦心情,贪婪地呼吸着这晨间才有的、沁人心脾的、清新飘香的空气,去完成巡检线路的任务。 巡检线路结束,天还没大亮,两人就在公路上往回走。忽然见到在前面一百来步处,隐隐约约有一个高高的物体在移动着。是什么东西!是黑熊?两人紧张了一阵,再往前走,只见那动物突然低了好大一截。家兴把手枪掏了出来,把子弹上了膛,举在手中。李培文也马上从肩上卸下了连发卡宾枪,并且‘喀啦’一下子拉上了枪拴,端在手中。两人闪到公路的两旁,慢慢往前靠上去。到了跟前,这才看清楚,原来是一个人。再往前走几步,完全清楚了:只见一个美国兵跪在公路中间,两手把步枪横托着,高高举起,举过了头顶,没有说话。 这是干什么? 这是美国的一个青年士兵,看来个子很高,他跪在地上也比两个站着的小李矮不了多少。但这个美国士兵,在战场上以举手投降的标准姿势挡在面前,难道真的是投降? 家兴示意李培文,把美国兵手里的“八发步”,就是美国人最新式的、可以装八颗子弹的步枪拿了过来。然后做手势叫他站起身,又叫李培文对这个美国兵的上上下下搜了身,但没有发现有其他武器和刀具。 这个美国兵从口袋里掏出了两样东西:一张是志愿军优待俘虏的宣传品,家兴接过来看了看,知道这个美国兵的用意。说了声:“OK!”,把宣传品又给李培文看了看。接着,这个美国兵又把另外一卷东西塞到家兴手中,家兴一看是好几张美金票子。家兴连说了几声“NO,NO,NO!”,把美金还给了这个美国兵。 家兴还想用英语和他多说几句,但不知说什么好,就没多说什么。这时,李培文就做做手势,意思叫美国兵在前面走。这个青年美国士兵就高举起双手,乖乖地在前面走着。两个出去巡检线路的人,回来时在路上拣了个“外快”,押了个美国俘虏回来。 这时天已大亮,电话连的人都已起身,大都到这个村子西面山坡的树林里防空去了。只有连部还有几个人,孔文和连长两人刚从老百姓家中出来。见两个小李押了一个美国兵来到了驻地。连长、指导员非常惊奇。 “两位小李,这是怎么回事?”指导员孔文好奇地问。 “一早打哪弄来这么一个年轻的美国兵?”连长也觉得不好理解地问道。 “我天不亮就拉‘秀才’一同去巡检线路,这事指导员知道的。”李培文说。 “这我知道。”孔文也说。 “任务完成往回走时,我和李家兴就看到这个家伙把枪高高举起,跪在公路上,我们就把他带了回来。”李培文得意地说。 “你两个人拣了个俘虏回来,应该受到表扬。但我们是军部机关的连队,弄了这么个美国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