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一回 企业如何改革 (第1/2页)
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 不耻下问 摸清实情 话说家这家兴后来找了公司党委陈书记,说了小王的事。小王不久就如愿以偿,实现了调进法院的愿望。 再说第二件事,家兴如约在星期天上午到了那个青年工人家中。这青工的家住在南市区小东门的一条小弄堂里。那天天上还下着中雨,这个戚德发已经吃好早饭在家里等着。起先,他认为局长只是说说而已,肯定是不会来的,天还在下着雨哩。但是当他见到局长如约而至,确实非常感动。特别是这局长不是一个人来的,公司工会的刘光明主席也来了,还带了三个人,有一辆三轮黄鱼车跟着,这车上还装了些建筑材料和梯子等。 “小戚,我们来了,帮你家筑漏来了。”家兴见到小戚就说。 “局长,这是怎么回事?”这个戚德发,有些吃惊地问道。 “小戚师傅,不要多问了,这雨看来会越下越大,先把你家屋子的漏修好后再说。”家兴说。 “对,小戚,先把房子修好了再说。师傅们,动手吧”公司工会刘光明主席说着就带头同家兴和来人一起上了屋面,把一些破碎的屋面板、碎瓦片和一些已经开始腐烂的桁条都换了下来,然后又拌了些水泥、石灰,把屋里的墙壁也都粉刷了一番。 这小戚的家是一层的平房,十几个平方米,属于私房。刚才这屋里的床上、桌子上、地面上,到处存放着一些积存屋顶上漏水的锅、碗、瓢、盆。 不多时这屋子不漏了,四周墙壁还被粉刷一新。看着这一切,小戚的脸上流露出好长时间没见过的笑容。 “李局长,你怎么知道我家的屋子漏了?” “我不会买上四两棉花好好‘访一访’。” “那你怎么会想起组织师傅们来帮我小戚的忙?我这一生不会忘记李局长!我全家都十分感谢你!” “一个人有困难,大家来帮一把是应该的。你要谢首先是谢谢公司工会的刘光明主席和来帮忙的师傅们,我不过是做了个有心人而已。” 其实这事并不这么简单,一段日子以来,只要天上一下雨,小戚家的屋子就漏得一塌糊涂。一家四口人,他和他的老母亲、年轻的妻子和刚满月的儿子就整夜、整夜地不能睡觉。 有一个雨夜,他实在没办法了,他就到工地上推了辆翻斗车,拿了些修漏的材料,准备回家修漏。结果,被在工地周围巡逻的联防队发现了,还被扭送到了附近的派出所。 第二天工程队派人去把他保了出来,回到单位,保卫部门说要处分他,队里的工会说确实家有困难,处分就免了吧,但这是不经领导同意私自拿公家的东西,应该进行批评教育。这事闹了好一阵子,但是小戚屋漏的事并没有得到解决。 家兴在受约到小戚家去之前,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同公司工会的刘光明主席商量,刘主席事先不知道这事,他就找了工程队的工会,马上组织人员来了个雨天到职工家修理房屋的行动。 这第二件事比较圆满地解决了。 第三件事是第二个礼拜,礼拜一的下午,家兴在办公室里接待那个夹皮包到工地上班的木工班长。 两点多鈡,董明光来到家兴办公室。这个青年今天是一身中山装,梳着大分头,长方面孔,皮肤黑黑的,大大的眼睛,夹着个公文包,这模样还很像一名新闻记者。他拉大了嘴,笑着踏进了家兴办公室,在家兴办公桌前一站,说:“李局长,我来了。” 家兴让他坐下后就问:“小董师傅,你今天来想谈些什么事?” “李局长,我这里有些资料想先请你过过目。”说着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报纸剪贴本,递给了家兴。 家兴接过后翻着看着,一边就问:“小董,这里面的长、短文章,好像不少,有上百篇,都是你的署名。” “是的,这些文章都是我向各家报纸投的稿,都是些社会新闻,登载后剪贴在一起的。” “真看不出你还有这样好的文才,可你的木匠生活做得也挺像样的。那天你拆木模板,只几榔头就把木板敲了下来,而且一块也不碎,说明你的手艺已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