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风云岁月_第一九三回 动迁上人性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九三回 动迁上人性化 (第2/2页)

来,连忙拿下眼镜抬起头看了又看。

    “是东方房地产公司的三位老板,这位是徐董事长、这位是李总,这位是沈总,据说你们是老熟人,他们三位要我带来看望你。”张主任介绍说。

    “罗师傅,我是徐丽绢。”

    “罗师傅,我是李家兴。”

    “罗师傅,我是沈君兰。”

    “怎么,是你们三位,让我好好看看!”罗师傅站了起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了好一阵子,说:“看出来了,像,都像,是你们三位,不错。有四十多年没见到了吧。那时我才三十多,你们还多是二十多岁的小青年,现在你们都是大老板了。这日子过得真快,一晃快半个世纪过去了。三位老板不要老站着,快坐下说话。就是我这个地方太小了点------”说着忙去倒茶水给这三位她经常想起的贵客。

    张主任说她还有事就先离开了。这三个人围着八仙桌四周坐了下来,

    张主任走后,丽绢询问起这些年来罗师傅家的情况。罗秀英说,她老爱人王师傅两年前已经生病故世。两个女儿长大后也都在厂里做工,现在也已经退休,小女婿是这个厂里的中层干部,还没有退。她本人解放后先是继续在厂里做工,后来当生产组长、车间主任。退休前是厂里工会干部,妇女主任。现在快八十岁了,身体还可以,现在同小女儿梅花住在一起。大女儿搬了出去,小外孙正在上大学,住在学校里等。

    家兴等三人也都讲了这几十年中的经历,最后说到在一起做房地产开发,已经谈好买下这个工厂,还带开发这个工厂周围的土地,现在要来动迁这块基地上的700户居民。今天主要是来看看老朋友,也想了解这里的居民对动迁有些什么想法和要求。

    罗秀英就说:“我们这里的人早就盼望着能通过动迁改善居住条件。解放后,这里原来的草棚棚已经没有了,后来同我们家的情况差不多,基本都是自己化钱在原来地方进行翻造,有二层、三层,有的人家四层、甚至五层。但还是在烧煤球炉、倒马桶。最近听说有人来搞动迁,大家非常高兴。现在是你们三位来做这个事情,正是再好也没有了,不知道你们准备怎么做法?”

    家兴说:“现在动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给房源,也就是实物动迁,还有一种是货币动迁,就是给动迁费,或者是两者结合。”

    “你们公司是给房子还是给货币?”罗师傅又问。

    “我们准备两者结合。”君兰说。

    “我们公司在闵行莘庄附近有一个基地,造了十万平方米,一千套商品房,已经卖掉一大半,还有几百套。这里的居民有七百户,我们准备其中一部分给房子,一部分给货币。事情也挺凑巧的,你们厂土地置换后建造新厂房的地方,正好在我们在闵行莘庄的基地附近。我们把大家动迁安置到我们的基地上,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家兴把动迁打算给罗师傅透了下风。

    “这太好了,这里的老百姓一定高兴。那这个钱怎么算法?”

    “至于给动迁户的费用,和给动迁户房源,两者价格怎样计算都可以商量。算下来只要我们公司不亏本,这里的老百姓能基本满意就可以了。”丽绢说了这次动迁工作的想法。

    在罗秀英的心目中,丽绢的形象本来就很好,做事认真、细致、干脆、利落,说话算数,说到做到。现在做了大老板,说话还是那么爽快、大方。

    其实,这罗秀英听说要动迁了,没有事情时就算起了帐,自己住房的面积,家里的人口,货币动迁好拿多少钱,房屋动迁大概好拿到多少面积,自己还要拿出多少钱。她想了想,就把自己算的一笔动迁帐拿了出来。

    君兰接过手一看,笑了:“罗师傅动迁帐算得真不错,蛮实在的。”

    “我算得怎么样?这是你沈老师当年算术教得好的功劳。”罗秀英也笑着说。

    “罗师傅,我对这个工厂,厂里的工人兄弟、姐妹,这里的老百姓感情很深。这里的领导、同事、朋友,培养、教育了我,这恩情我永远记在心底。我现在虽然能力有限,但我总想能为大家做些微薄的贡献。我想借这动迁的机会,在解决大家的住房问题上给谋些福利,利益。罗师傅,我们的动迁工作组,下个星期就要开进来,负责人是我们李总的大儿子李爱国。我会叫他来找您,请您帮助做些政策宣传、思想疏导、矛盾缓解的工作。”丽绢既谈了自己的心愿,又向罗秀英提了请求。

    “我还是和过去一样,叫你丽绢meimei,我了解你的想法,你的心思。没有问题,你放心,我还会发动这里的一大批老工人,老姐妹,一起积极地配合你们公司,做好这次动迁工作。”罗秀英二话没说,痛快地答应了丽绢的请求。

    后来大家又谈了很多过去和现在的事情,罗师傅硬要留他三人吃晚饭。三人说今天还有其他事情,以后等她搬进新居,一定登门祝贺,并且一定坐下来吃罗师傅亲手做的饭菜。

    不几天,爱国带领的动迁工作组开了进来,动迁公告也贴了出来,基地动迁工作全面展开了。

    工厂领导,居民委员会,还有一大批积极分子,在罗秀英带头下,帮助开展动迁工作。这徐家汇的售楼处就跟着也搬进了动迁基地,直接地、面对面地为动迁户服务。

    总公司又组织了一批车辆,载着动迁居民一批批地到“东方花园”现场实地看房,前后看了将近一个多星期。这动迁工作只进行了二十来天,这700户居民中,有三百来户决定实物动迁,三百来户货币动迁,而且大多数签了合同,只有三十来家还在思考、犹豫。

    这动迁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三十来户没有签合同的正想拿起笔也要签字的关键时刻,整个动迁工作准备收尾时,突然有好几户已经签了合同的想要毁约;三十来户正准备签合同的,也有几户把笔搁了下来。动迁基地里各种不同的声音传开了,说这里面有不公平,不合理,有问题,开后门等等。

    还有人到区里、市里去上访、告状!

    这到底又出了些什么问题,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