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政史地和数理化 (第2/2页)
下看了个遍,几乎是用“大家来找茬”的思维方式将最后一幅和第一幅比较了一遍——真的只是没有颜色小和尚也长大了经书取回来了而已…… 可能是梅子绿rou眼凡胎看不出其中机巧,便将求助的目光投向陆离,然并卵,梅子绿见他也是眉头紧锁毫无头绪。 既然是梅子白自己在里面关的门,那是不是只有他在里面才能打开门呢?梅子绿深吸一口气,对着石 门大喊了一声:“哥,我是梅子绿,你听见就开门啊!” 根本没人应梅子绿。梅子绿有了不好的念头——这里没吃没喝空气还那么稀薄梅子白会不会已经被困死了? 而且梅子白身边还有个吴珂,虽然她自己说她和梅子白有过感情经历但是,谁知道她会不会是那种见异思迁的女人? 梅子绿甩甩头企图把这种消极思想甩掉。 为什么没有颜色呢?难道是修到最后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减小?不能啊,唐朝佛教盛行,亏了什么也不能亏了佛祖啊。 梅子绿开始从一个美术狗的角度思考线描和上色的区别——不知是不是每个上了贼船的美术狗都有这种感受,在画色彩时打出来的线稿再漂亮也不如上了颜色点了高光以后画面有质感、空间感。 因为除非大师,线稿一挥而就是很难得,而且画面越大越难打线稿,必定要有些辅助线,上了颜色可以掩饰这些辅助线,让画面很干净雅致。 那么这幅却反其道行之,难道就是为了让看见的人注意到某些线条?
按照这个思路梅子绿又比较了最前最后两幅,还真叫梅子绿看出了点儿端倪——线稿上玄奘法师的腰部有很多线条。 开始梅子绿以为这些是衣褶,但对比第一幅梅子绿发现,其实玄奘法师的衣服很简洁,不会出现这么多衣褶,就算是因为时间跨度**师换了衣服,但这一路跋山涉水衣服只会更加简洁。 梅子绿重点观察,发现这些交错的线条中,抛开真正的衣褶,其他的线条组成了一个很像瓶子的形状。 这个瓶子是从哪儿来的?佛祖所赐? 梅子绿带着疑惑转回大雷音寺那幕,仔细看每一位菩萨——观世音菩萨手心向上平摊,似是托举一物,但掌心空空,而且观世音菩萨画的较往下,正好是一个人的高度,梅子绿伸手摸了摸菩萨的手心上方,似乎有点儿凹陷,说深不深说浅不浅。 观世音菩萨托的玉净瓶难道送给玄奘法师了? 梅子绿的目光看向舍得。 郭盖头说过,这个形状的叫“观音瓶”难道打开石门的奥秘在这上面? 梅子绿提起舍得放在凹陷里,不合适,凹陷深度不够不能完全包住瓶子,而且瓶子最宽的地方比凹槽大了一圈。 梅子绿刚才也是一通乱猜,实验失败梅子绿立刻否定了自己的思路。把那个瓶子随手往地上一放,索性坐在地上看着这幅壁画。 陆离站在梅子绿身边,大有不离不弃的意味,这孩子长得真是好看,这脸这气质这腿这高度这腰这身材,放在哪儿都不可能是路人甲。 这么关键的时刻梅子绿居然走神了,还是在发花痴,梅子绿以梅子绿为耻…… 陆离拿起“舍得”仔细看了一遍,可能是这里光线强,发光的那半不是很亮,甚至和另一半没什么区别。 梅子绿掏出梅子白的手机翻出梅子白发的图片,吃了一惊——看得出发光的那半是包在另一半里的。 所以凹槽比瓶子小一圈? “这边是萤石,也就是通常说的夜明珠。”陆离给梅子绿解释:“工匠用瓷胚包住萤石这边然后一起进窑烧制就把萤石和瓷器融合了。” 梅子绿灵光一闪,舍得舍得,难道是暗示要舍弃什么才能达到目的?陆离把舍得放在地上有抬头看着壁画,梅子绿心里很纠结,毕竟陆离带在身上的东西,而且梅子白也是为了它来的,梅子绿判断失误又不是一次两次…… 陆离眯了下眼睛,伸手摸了下刚才梅子绿摸的凹槽,低头看着舍得又是老僧入定姿势保持了半分钟,又蹲下拿起舍得360度看了一圈。 放下瓶子,他瞟了眼瘦子他们。梅子绿跟着他的视线看过去,那两个人还算老实,倚着墙坐在对面,湛平像是虚脱了软软地瘫在瘦子怀里,瘦子这时居然一脸慈爱地摸着湛平的耳朵,似是低声安慰。这俩人不会是那种关系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