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娱乐鬼才_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片时代(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片时代(三) (第1/2页)

    “小刚,恭喜大火了!”即使是王启年,也对冯小刚竖起大拇指,进行恭贺。

    “王老板开玩笑,您的电影票房,比我高多了!”冯小刚话虽如此,但却是流露出一丝野心。

    是的,王启年的电影票房虽然超过冯小刚,但一部居然烧钱1亿美元,投资预算是的五倍。

    如果不是王启年是小伙伴公司是老板,小伙伴是国内院线龙头,并且,在互联网售票,以及宣传方面拥有别的导演不可能拥有的优势,国内票房也根本不可能达到10亿元。

    即使是商业片的导演,也觉得王启年更多是做生意成功,而不是电影水平真的独步天下,无人可比。

    换做是其他一线导演,拥有跟王启年差不多的资源,也应该可以复制他的成功!某种意义上讲,金字塔最顶尖的导演,已经不纯粹是个人的能力比较,而是资本和资源的对垒。

    当然了,的光环,也给冯小刚今后的电影增加了不少的优势。达到了一个台阶之后,即使今后出现暂时性的起伏和倒退,票房号召力也比地震之前,要强的多。

    若是说地震之前,冯小刚一部电影保底可以做到1亿元以上。地震出炉之后,冯小刚的保底票房至少是两三亿元。即使电影让观众失望,票房也很难低于两三亿元。

    当然了,这段时间华谊兄弟公司也是乘热打铁。

    之后,已经杀青。系列商业上比较成功,光靠同名电视节目植入广告,就很难亏本。

    而在杀青,计划在年底上映时。冯小刚已经开始制作。显然,的成功,让他误判了观众的喜好。以为写实,模仿纪录片风格的题材,在国内会有很大的市场。

    但实际上,即使是冯小刚的票房号召力。最多只能做到不亏本。想要赚钱是很难的,毕竟,这类题材并不是观众喜欢的主流题材。

    随着独领,独霸大半个暑期档之后。电影市场的亢奋状态并未停歇。

    因为,大量的电影因为畏惧所以延迟了上映的时间,大家一起“避震”,震后扎堆上映,竞争之惨烈,跟同一档期的电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震后大多数的电影,都没有取得预期中的高票房。

    一直到9月份,上映,才再度点燃了电影票房的热潮。

    这部电影无论电影的构思创意,还是拍摄手法,王启年都得竖起大拇指——完美!

    这是站在商业电影的角度来看!

    商业电影每一轮的热潮,都是由创新开始。

    创新既有技术上的创新。比如大规模采用了imax3d技术,对电影市场起到了良性的刺激。

    也有题材上的创新。比如,当年香港新浪潮武侠片出炉,一个新题材的问世,不仅仅给华语电影市场带来了一条新路线,甚至,现如今很多好莱坞的大片。也有不少借鉴香港新浪潮武侠片的地方。

    而典型就是一个电影题材的创新。

    作为重生者,王启年也确实想过自己提前拍一部。最终放弃,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制片成本太过于昂贵。为了表达好这个故事,需要1.6亿美元的制作成本。

    也许,王启年可以做到更省钱一点。但预计成本是不会低于1亿美元。而好莱坞的电影巨头,因为北美市场的肥沃,所以敢玩这种大手笔。再加上好莱坞的全球发行能力,超过了中国影视同行太多。

    因此,同样预算的电影,美国的电影巨头是可以投资的,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地区的电影公司,则是不敢玩这种大手笔。

    作为国内的电影寡头,王启年可以肯定的说,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体格而言,投资超过2亿人民币的电影,都属于玩火。

    绝大多数的电影投资,投资这么大的规模,都是很难保证能够收回成本的。目前的环境下,华语电影投资1亿元人民币冒的风险,跟好莱坞巨头投资1亿美元的大片,冒的风险是差不多的。

    正是因此出于成本的考量,王启年还是放弃了自己拍。但这部电影,王启年知道它不可能亏,所以,小伙伴公司也参与了电影的投资,总共投资了2000万美元,换取了的中国地区的版权和发行权,另外,在中国地区的改编权,也被王启年拿下。

    在全球市场上,引发了一阵狂澜。虽然,票房数据上跟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口碑方面,却是出奇的好。

    在电影上映期间,全球互联网上的影迷,大多数多余这部创新的电影赞不绝口。

    票房数据上,全球累计票房已经接近7亿多美元。随着中国电影电影市场上映,再加上其他一些票房汇总,这部电影破8亿美元应该是没有悬念的。

    当然了,海外的票房跟小伙伴公司没有关系,小伙伴仅拿到了中国地区的发行权和出品分成。

    不过,中国地区的票房,也没有让小伙伴公司失望。首映日票房破3000万,首周票房1.8亿元。

    直到9月尾,中国地区的票房已经破了5亿元人民币。小伙伴公司自然是赚了一大笔,发行、院线、投资分成等等各大环境的利益都充分赚取,最后拿到手的收入高达3亿元。扣除1.3亿元的投资,以及2000万元的宣传预算之外,净赚1.5亿元。

    当然了,净赚还不止这点点利润。实际上,ip改编权也是利润的一部分。小伙伴公司已经计划投资5000万元开发的精品手机游戏。另外,投资1亿元拍摄电视剧。

    这里面,电视剧版权还未拍摄,连剧本都没有的情况下。已经有超过10家电视斥资1.8亿元采购。可以说,电视剧还未开机。已经赚了8000万元。

    更别说游戏版权的开发,按照小伙伴公司的游戏运营和发行能力,应该可以取得不亚于电视剧的利润。

    当然了,真正赚大头的还是华纳兄弟集团,作为这部电影的主要投资方。华纳拥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