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法兰西之殇 第五十五章:属于他们的历史(七) (第2/2页)
思想宁愿双手奉上欧洲的所有利益换取美国的参战,也不愿意让同是罗马公民后裔的日耳曼人主导整个欧洲。 戈培尔听过东方的一句古话:宁予外贼,不予家奴。 这句话用来形容德国和英国的关系好像有点不恰当,只因德国和英国从来都是死对头,曾经有过的短暂友好也都是各怀鬼胎,历史的因素决定两个国家永远别想成为联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两个仇人互相拼杀也是理所当然的必然事情。 戈培尔不气愤英国,他甚至对英国有稍微的好感。非常矛盾的,戈培尔的好感就是建立在英国对欧洲大6的政策,因为有英国这个欧洲蛀虫没有诞生过唯一的强者,这也才让德国在历史上有崛起的机会。 历史曾经称呼德国为欧洲的后进学生,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德国是欧洲大6最迟踏上殖民道路的国家,非常纳闷的,德国会有殖民的思想全是被英国引导出来的,因为那个时候法国威胁到了英国的世界殖民计划,英国必然会拉起一个国家在欧洲大6反过来威胁法国,让法国顾忌本土安全,放缓殖民战争的度。 英国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后进学生德国,历史的因素决定德国重新崛起之后,第一个要对付的国家肯定是法国,德国和法国从未停止过纷争,大打小闹也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仇视心理。事实证明英国人一成不变的挑唆政策再次得到成功,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就顺其自然的爆了,不过这次英国人似乎撞到了铁板,因为她也被卷了进去。
其实,就算奥匈帝国的皇储没有被刺杀,德国还是会找借口和法国开战,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这个叫做历史的必然展因素,这个时候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得不爆的时期,所以用战争来解决矛盾成了必然的事情。 战争?当然是战争!可是为了什么而战? 阿道夫希特勒光荣殉国低潮期,他失去了为之奋斗的目标,感到迷茫、害怕,因为他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在努力了! 哈尔?那个哈尔冯斯达克?哦……天!这个家伙除了搞经济什么都不会! 戈培尔坚定的认为哈尔冯斯达克不适合作为一名战争时期的第三帝国领导人,因为在戈培尔眼中,哈尔同样是一位不思进取的保守人士。在戈培尔的理解里,哈尔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只是想利用战争来改善德国虚假的泡沫经济,也就是说,哈尔想要的只是掠夺、剥削敌国的资源来弥补德国的经济亏损,他的一切思考不是为了赢得日尔曼民族胜利,而是为了获得经济的胜利。 戈培尔不知道这种做法到底对不对,他也不想知道,他想要的胜利是属于日尔曼民族的胜利。经济?戈培尔不是经济学家,他不懂那么多,他偏执的认为,所谓的胜利就是日尔曼民族统治整个欧洲,成为欧洲的主宰!嗯……如果成为世界的主宰,这当然最好不过。 可惜,他身处柏林,知道现在的高层所要的是些什么,他看过盖世太保部门的机密文件,现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已经在拟写所谓的谈判协议,国防军的计划是占领法国的巴黎之后,随即与法国当局进行谈以弗里奇为的国防军高级将领甚至天真的以为,法国承认战败之后,英国会主动的向德国示好、承认德国的欧洲核心的位。 不应该是这样!不……绝对不是这样…… 这不是戈培尔想要看到的结局,他惊恐的坚信:任由事态继续展下去,德国离再次战败就不远了! 是的!阿道夫说的对,这帮保守的家伙是德意志的害虫,他们会葬送德意志,再次把德意志推入无底深渊。我不会让他们如意的,与我志同道合的同志们不会让他们如意的!!! 戈培尔透过窗户向外看去,一百余架斯图卡呼啸着从他搭乘的公务机身边飞过,他眼里绽放异常看着紧随斯图卡身后的护航艾米尔编队,紧握拳头,心里暗暗誓:卡恩冯斯达克……我的领袖,我们敬爱的领袖,我……我的元……我们的元!不论付出什么代价,我们都会让您走上应该走的道路……尔,正待燃烧的戈培尔!》比较合适,但是考虑接下来的情节需要,继续使用的分节名。 我真的很不想一直想章节名啊,比码一章字还痛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