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童年记事:第三十九章 132 后记 (五) 德明 (第1/2页)
第三十九章后记 (五)德明 文GE开始后,全国上下一片混乱。文GE初期,小学里大字报铺天盖地。当然,那都是跟着大学和中学瞎起轰。那时学校流行“读书无用论”的瘟疫,那些不想读书的人,正好趁机,德明就是其中的一分子。从那时起,德明就再也没有好好读过书,张妈在那种形势下,再要德明好好读书也是白搭。 一天下午,德明、小黄和大铭一起来到我家。坐定后,德明突然很严肃地问我们:“我们是不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结拜兄弟?” 我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当然喽,”大铭忙回答,“你是不是又闯了什么祸?” 我说:“我们几个有福可以同享,但有难一定要同当。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事?” “我发狂财了。”他语无伦次,不知从何说起,便从裤袋里掏出一大叠钞票,都是十元票面。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十块头票面,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 “昨天晚上,我妈叫我去倒拉圾,我偷懒。所以今天一大早,我只好去倒拉圾,还没走到拉圾桶(箱),就看到两个小拉圾瘪三行迹可疑,探头探脑,钻在里面翻什么,见了我,就飞快地逃走了。当时我没在意,倒好拉圾后,就顺便把拉圾桶的门关好,刚弯下腰,就发现里面有好几张大钞,我扒了几下,把埋在下面的钱全都掏了出来。一共有三十二张,三百二十块,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要是在以前,我们肯定叫他去交公,可现在是混乱时期,这是有钱人怕抄家而扔掉的,就是交上去,也是给那些造反派拿去自己用了。听说有人把黄金和手饰扔在拉圾桶里,一些捡拉圾的因此而发了财。扔钞票还是第一次看到,居然还让德明给捡到了。三百二十块,那可是个天文数字啊,对谁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不要交出去。”我和小黄几乎同时说了出来。 “现在你们知道这些钱了,所以大家都有份。每人八十块。” 我们三个一起摇手:“你藏好,将来人大了自己用。” 德明一听急了:“阿巍,你讲过要有福同享的,我们听你的。你们不要,我只好去交公了。” 争论到最后,我们同意每人拿二十块钱,其余的德明自己留着。大家还订了攻守同盟,一起发誓,永远保守这个秘密,宁死不说。这样,大家才觉得踏实了些。 接着,德明要请我们到太平桥去好好地吃一顿。他怕人起疑心,大铭便向他奶妈换了小票子,大家凑足了粮票。 德明给每人叫了一客生煎(四个,一角,一两粮票)、一客锅贴(一角,一两粮票)、一客小rou馒头(两角,二两粮票)、一碗小混沌(一角三分,半两粮票),外加一碗油豆腐百叶包线粉汤(一角五分)。一结帐,总共三块都不到,每人半斤。德明觉得没花够,就去斩了一只烤鸭。 我们太平桥的烤鸭闻名遐迩。平时我和德明只能看看烤鸭师傅怎样烤鸭子,就是没有机会自己买,因为我们吃不起,最小一盆烤鸭也要三角钱。那鸭子烤得焦黄焦黄的,咬一口就吱吱地冒油,皮脆rou肥,真是太好吃了。以至于后来我上BJ专程去“全聚德”品尝烤鸭,总觉得没有那时我们太平桥的烤鸭好吃。 我们做梦也想不到能吃上如此丰盛的点心。吃饱喝足后,我们都不想站起来了。 这时,德明想起了丽华,他要买五根油条给丽华。大铭提醒他,买这么多,丽华要起疑心的。还是小黄想得周到:“买四根,就说我们每人送一根。” 路过熟食摊,德明又买了三角钱的猪头rou,一大包。果然,丽华不肯收,还是我用预先编好的话来蒙她,说猪头rou是小黄卖鸽子赚来的。丽华才半信半疑地接受了对她们来说是一顿非常丰盛的点心。 德明和我们一起进了中学,我们四个人又在一个班。 中学二年级的时候,德明爸的单位里给他们换了住房,在CD路、南京路。那是像花园洋房一样的新式里弄房子,有两大间,一南一北,设备齐全,二楼全归他们。按理他要转学的,但可德明不肯,他不愿意离开从小一块长大的伙伴,这样。他每天来回要走上一个小时,一直到中学毕业。 后来,******重新出来工作,学校又开始重视文化课了。这下可要了他的命,他知道凭他的底子再奋发努力也无济于事,用德明自己的话来说,赤了脚也赶不上了。 书他是读不好了,只好在考试时做点文章。每逢考试,德明不择手段,把古往今来的作弊手段全都搬了出来。有好几次,他的考卷都是我替他做的。虽然脸上无光,但他的头照样是高高地昂起,那个年代考试成绩算得了什么。记得在一次考“工基”时(工业基础知识,文GE期间的中学课程,覆盖物理和化学),应该是化学部分,我竟替别人做了六份考卷(部分,因为他们抄书也找不到地方)。好在那个年代,作弊可以公开,这种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当时那句话很流行:“开卷有益”。 毕业时,他几门主课都不及格。但毕业分配,学校只看家庭条件,文化课成绩根本就是摆摆样子的。本来,张妈要他和丽华一起去农场,但他死活不肯。按当时他家一工一农的条件,他被分到了大集体工作(即集体所有制单位)。 丽华要去农场,张妈倒哭了好几回,还差点和丽华妈翻脸,可德明这个没心没肺的却一点也不在乎。 本来,德明一直是非常欣赏丽华的。自从丽华去了农场,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他开始渐渐疏远丽华。丽华到了农场后,每星期给他一封信。开始他还写写回信,也就是三言两语,敷衍一下。老实说,他也写不出什么像样的情书。到后来,他一个月也懒得回一封信,他怎么就不知道丽华的心思呢!丽华一气之下,就再也不给他写信了。不知是吃错了药还是鬼迷了心窍,我们的苦劝他置若罔闻,死也不肯回心转意。在我们心中,好像能这样拒绝丽华的不应该是德明,而是另外一个没有良心的家伙。就这样,他们断了。在我们看来这简直不可理喻,他也无法解释。 几年后,德明用他的花言巧语,将他师傅的女儿,一个比丽华漂亮得多、也年轻得多的小学老师骗到了手。他虽然重色,但不轻友。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向我们通报了情况,照例要我充当他的狗头军师。 他们的儿子活脱是个小德明,像德明一样淘气,但嘴却非常的甜,叫起大人来像开机关枪,十分讨人喜欢,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是张妈的最爱。德明打儿子,她就是孙子的保护伞了,她忘了当年自己打起德明来是心狠手辣,从不手软的。德明不服气,张妈告诉他,你们情况不一样,我打你,主要是你功课不好。你儿子是淘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