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POV:刘如意 虎丘大会 (第2/2页)
道:“可不是嘛,大伙这几日谁不是提心吊胆的?我这一怕人数不多,没有声势,二怕毛老贼阻挠,派兵驱散,三怕天有风云,影响集会,而今一看,天公作美,宵小退避,何当我们大业告成!” 刘如意笑着应了声是,又想起一件事来:“柳同,你们一定要做好疏散工作,若是出了什么事情,一定要让大家不要惊慌,不然出现什么踩踏,伤到了人,那就有违公子仁厚的名声了,那些阉党也有了借口攻击公子!” “这个请刘公子放心,我们都是有数的!” 刘如意看了看天色,太阳已经差不多来到了天空西面,已经近了黄昏时分了,于是对李奉天说道:“看看天色已经快黄昏了,公子说这演讲最好要在黄昏时分举行,你我快赶过去吧!”说着,他带领几人一路拾级而上,缓缓走到虎丘山下。 这虎丘原名叫做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埋葬于此,古老相传其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但是在刘如意看来,这虎丘样子很像老虎,说不定是因为外形而得名。 这虎丘山虽然不高,不过十来丈的高度,但是绝岩重嶂,险峻无比,是很难攀爬的。李奉天前几天带着人专门在山上开了一条小道,又搭建了一个小小的能站三五个人的平台,以方便公子站在高处演讲。 公子已经站在平台上了,他今天穿的是济民社的济民服,这衣服本来就是红色为主调,特比鲜艳,在已经有些昏暗的光线下更显得突出,公子还专门找人化了妆,整个人越发显得唇红齿白、仪表不凡,刘如意看到来参加大会的有不少戴着面纱的苏州女子,她们带着仆人小厮聚在一次,叽叽喳喳,似乎对公子别有兴趣。 公子站在平台上,后面有两个身体强壮的家仆,他们手里拿着红色的幡旗,左边写着“经国济民,唯厥正人”,右面写着“驱逐阉党,保兹社稷”,这两个人也是一身红色制服,他们面容严肃,神态端庄,眼神里面还带着一种献身正义的狂热申请。平台下是悬空的,不过垫了很多布匹和棉花,还站着好几个家仆,这是确保万一平台坍塌之后公子不会摔伤的准备,听说是公子特意要求的,这让刘如意越发叹服公子的考虑周全。
站在公子平台之下的是一千六百名士子,他们几乎全部穿着红色的制服,远远望去,好像一片红色的海洋。他们早就受到过专门的训练,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左顾右盼,他们目光注视着高台之上的公子,神色肃穆,眼神略带狂热。 看看天色渐晚,公子神色肃穆地点了点头,示意家仆可以开始了。于是,左边的家仆挥动手里幡旗,发出指令。 大会开始了。 “哐!”一声巨响,这是专门从烟花铺订做的大号鞭炮,这声音洪亮而迅猛,好像有人猛地用巨石敲了一口铜钟,震得四下交头接耳的士民们立刻沉寂下来。 “哐,哐,哐——”又是二十声鞭炮响,这些鞭炮声不是连续的,他们每响之间都有着几个呼吸的间隔,而这些间隔之间就是士子们大声朗诵的时间: 哐! 盘古开天,阴阳初分兮—— 哐! 女娲造人,生我万民兮—— 哐! 三皇治世,哀此多艰兮—— 他们的声音准确而洪亮,这说明他们绝对不是偶一为之的。这一块不是刘如意负责的,他不清楚里面的情况,但是他只知道士子们常常在苏河几人的带领下排成方阵,跟着铜锣大鼓的伴奏齐声颂唱,估计就是为此做准备的吧。 士子们朗诵的是一篇不见于史册的誓词,这誓词从盘古开天一直讲起,颂唱了中华文明自古及今和艰难旅程和先民百代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旅程。 音乐响了,这是专门雇佣的民乐队,他们都是在酒楼卖艺多年的艺人,手底下的本事都非常硬实,在这种大场面下都没有一个走音或者错调现象。 他们的乐器很全面,有长笛,有横吹,有唢呐,有三弦,有胡琴,有铁筝,刘如意甚至还看到了一副石磬。他们演奏出的声音悲壮、苍凉、哀感,似乎是一个迟暮的老人在追忆一生的似水年华,又好像一条流淌了千年的河在通过一道急转的滩涂。 这声音,艰难,困苦,充满了慷慨悲壮的牺牲和义无反顾的决绝。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唯有这音乐声,号炮声,和士子们的朗诵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