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暴露真身 (第2/2页)
阁臣,双方便以阁臣为核心,政府在京各个部门均卷入党争,六部科道表现抢眼。双方在斗争中势均力敌,斗了个旗鼓相当。
出现了重大案件,斗争深化
这一阶段,出现了楚王案和妖书案两个重大案件,可以看做斗争手段的升级和斗争层次的深化。和阁部之争中的政务斗争相比,围绕着重大案件的斗争更为激烈和复杂。首先,这类重大案件是非分明,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没有讨论的余地。在楚王案中,朱华奎是楚恭王之子即为对,否则即为错;在妖书案中,炮制妖书者即为错。其次,这类案件涉及重大,楚王案涉及楚王是否正宗,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重要的;妖书案更是涉及皇家储君,可谓关系国本。正因为两个案件涉及重大又是非分明,因此其处理结果也是即明确又残酷,在妖书案中,疑似主犯皦生光被凌迟处死,家属发配边疆充军。两个案件中均有不少人受到残酷刑罚折磨。可妙就秒在谁也搞不清这两个重大案件的来龙去脉,于是双方围绕案件的过程上下翻飞、勾心斗角,展开激烈的斗争。斗争更加深化、残酷,双方的积怨也更加不可调和。
皇帝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较为犹豫
由于案件的重大、复杂和残酷性,万历皇帝较为慎重,多次留中,反映出他的犹豫。但是到了最后时刻,万历皇帝果断拿出霹雳手段,终止案件的继续审理和斗争的进一步发展。
正常的政务已经受到党争的影响
乙巳京察由于党争前后进行了7个月;在党争中很多官员被免职,而一时之间也没有及时弥补,这不能不严重影响政府的正常运行。
4、中期党争
沈一贯与沈鲤相继去职后,内阁仅余朱赓一人。增补阁臣提上议事日程。在经过一番激烈斗争后,万历35年5月25日,神宗皇帝下旨加于慎行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叶向高和李廷机升礼部尚书各兼东阁大学士,三人同时入阁,随后又下诏招在籍旧辅王锡爵入朝担任首辅。从此,至万历四十二年八月,大学士叶向高在上疏十余道求去后终获神宗批准,方从哲继任为首辅为止,叶向高一直在内阁中为东林党发声,其中有相当一段时间,叶向高为内阁独相。而由此至万历四十五年,不过3年了,在此期间,东林党不过是苟延残喘。万历45年的丁巳京察标志着东林党的全面没落。
这一阶段斗争的特点:
东林党占据优势,斗争范围继续扩大化
这一阶段,斗争的双方一方为东林党,另一方先后为老三党和新三党。总的来讲,还是东林党占据优势,他们不但有叶向高长期独占内阁,而且各个部门都有势力存在。反观他们的对手,汤宾尹只是右中允,顾天埈是左谕德,齐党、楚党领袖甚至只是小小的给事中,他们所谓的党满打满算也只有寥寥数人。由于大批官员因为党争而下岗,很多岗位空缺,以致各道御史都加入到党争中来,斗争范围进一步扩大。
斗争日趋激烈,“党”成为攻击的新武器
这一阶段斗争日趋激烈,有大案、有京察、有日常政务,此起彼伏,波澜壮阔。“党”成为这一时期新的武器,大名鼎鼎的东林党、浙党、齐鲁宣昆党都是在这一阶段出现的。
皇帝的作用依然关键,但是疲态明显
面对复杂而激烈的党争,万历皇帝依然是最终的定海神针,起到乾坤一断的作用。但是,面对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党争,是个人也会厌烦的。而且,皇帝有时下旨也不管用。大案总能搞出峰回路转,京察——皇帝要保的人,只要搞臭一样要下台。万历皇帝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正常的政务受到党争很大影响
5、后期党争
明光宗即位后,开始给东林党平反。他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他的儿子明熹宗继续了他的平反政策。使得在天启初年,大批东林党人进入政府高层,所谓“众正盈朝”。但是,随着魏忠贤逐渐把持政权,大规模迫害东林党人,东林党人的执政一下子从极度**转让极度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