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事家事天下事  (第2/2页)
下八十万,而本朝禁军人数增加到一百二十万,光这笔费用每年不下一千万两。陛下,正如镇南王爷所说,西夏乃西北边陲区区小邦,我们再不给予打击!那我们好不容易用新法增加的收入,每年还要给他们多少?”    赵保飞瞟了一眼高晓川,阴阳怪气的说:“太傅大人出身军功,又是陛下的‘神策*’,再加上这次几个战死的将军又都是原来你的老部下,所以太傅当然主战啦。”    说到这里他又站起来。    “陛下,如果是这样,老臣也主战。不过,老臣保举太傅大人挂帅。”    神宗欣慰的点了点头,富弼用不解的眼光看这镇南王,而王安石用忧虑的目光盯着高晓川。    ……    禁宫深深,深几重,从来就没有人知道。    高晓川也不太清楚。    他走在通往后宫的路上。    因为皇上把他单独留下来,让他去见见太后。    高太后。    朝中最大的保守派,也是一手养大高晓川的人。    她也是高晓川的姑母,因为高晓川的父亲平灵王高永林在二十二年前因攻打契丹战败,被英宗皇帝贬到青州后又遭江湖中人杀害。所以高太后对高晓川视如己出,倍加呵护。    但是,近些年高晓川和被朝中元老视为jianian党的王安石一派关系过于密切,而高太后对他也没少训斥。    高晓川心事重重的走着,前面有白莫挑着灯笼引路。    走了一段以后,才看见太后住的玉辰宫就在前面不远处。    玉辰宫。    在黑暗中被许多宫殿簇拥着更显得它无比的豪华和尊贵,但也那么神秘和令人难以琢磨。    高晓川踏入玉辰宫,跪倒在地。
    “侄儿给姑母请安。”    高太后在两名宫娥的搀扶下从里面走了出来,“川儿,深夜入宫所为何事?”    高晓川站起身来说道:“今夜圣上召见我,因为西夏战事侄儿必须出征西夏,所以特来给姑母辞行。”    太后坐下说道:“战事既然如此吃紧,男儿自当为国效力。但是最近几年你和王安石走的太近,朝中一些老臣经常跑来向哀家诉说王安石变法的弊端,王安石应为国贼啊!所以你以后不要和这帮变法派过于亲近,哀家说了这么多遍,你就是不听,希望你这次能听进去。”    太后的神情也如深夜的玉辰宫一样,那么令人难以琢磨和高深莫测。    高晓川不敢和太后那深不见底的眼神相对,因为太后的眼神就好像能够看穿一切似的。    但是,高晓川内心有说不出的痛苦和无奈,所以只有辞行太后,静静的走出玉辰宫。    在打马回王府的路上,他想了很多很多。    江湖上现在人心蠢蠢欲动,而且暗潮汹涌。如果我此时离开京城,小花堂和九一刀剑帮肯定又会祸乱京城。还有南方的教和相思烟雨楼也一直野心勃勃想一统江湖。    唉——!    就在这时,前边的十字大街的路口有一个人站在那里。    高晓川下马走到近前才看清楚这个人是小花堂的大堂主。    ——黄卷。    平王府。    后面的一间小院。    一个人站在院子里。    一个女人,一个非常好看的女人,她当然就是慕容听雨。    她在等一个人,她等的当然是高晓川。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黑色貂裘的男人站在她跟前,那个男人的脸那么的苍白,他的手就像怕风一样藏在袖子里。    慕容听雨只是轻轻的皱了一下眉。    她说道:“你来做什么?”    那个男人淡淡的说道:“去我府上做客。”    “我为什么要去?”    “因为,为了高王爷的安危,你必须跟我走一趟。”    慕容听雨只有轻叹一声,没有说话。    黑夜,九月的黑夜。    依然那么浓......平王府的桂花树上已有了深秋的寒露。    晶莹......像泪......    ……    城西镇南王府,一处偌大的院子。    黑夜静静的笼罩着这一代权贵的中心腹地。    镇国堂,议事厅。    富弼实在受不了了,镇南王为何主战?又为什么让高晓川重掌兵权去对付和他们有同盟关系的西夏王?    所以,实在受不了的富弼总算问了镇南王。    镇南王只是微微一笑:“老弟,你还没有看明白官场的形式吗?圣上现在还是支持王安石的,我们要想除掉王安石就必须先解决高晓川。高晓川三天后出发,我已经连夜修书通知西夏王,我估计他应该派一品堂的高手沿途截杀高晓川。我也暗中在神武军中安插我的耳目保证这一次和西夏的较量高晓川赢不了。我们既然派的江湖人杀不了他,那就让一品堂的人去解决他,就算一品堂的人杀不了他,还有西夏大军解决他。如果他这次死不了,打了败仗,回来皇上也饶不了他。你还不明白吗?富大人。”    这时富弼用崇拜的眼光盯着镇南王,然后两人相视一笑。    接着得意的笑声回响着镇南王府,也回响着寂静的夜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