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消融是春水_第四十章 枝节横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 枝节横生 (第3/3页)

心,几经折腾,终于也获得造反派的谅解,脱离牛棚,被“三结合”,先任单位里的挂名革委会副主任,几年后又顺应潮流,恢复了党委书记原职。有了这番经历,汤炳权这位“难弟”在郑副书记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暗暗佩服其人的精明能干,两人之间有了交往。去冬以来,郑副书记荣任市建材局党组副书记,专司党务和组织工作,成了汤炳权的顶头上司,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成了政见相近、意气相投的朋辈之交。说句实话,在半年前局党组那次研究曾有为“十大治厂方案”的会议上,郑副书记之所以敢于当着关局长之面率先唱反调,多半是受到汤炳权事先启发和忠告的结果。

    眼前,两位书记一对朋友,正在进行一场严肃的公务商谈。

    汤炳权向郑副书记汇报了厂里粉煤灰砖新工艺投产伊始就出现严重质量事故、整个车间被迫停产、全厂工人思想混乱的详细情况,以及自己对事故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并代表厂党委要求局领导火速调查处理。最后,他以严正的姿态畅述自己对这场工艺改革的见解。

    随着汤炳权逻辑严密情理昭然的述说,郑副书记那悠然斜靠在沙发上的微胖躯体下意识地正襟危坐,脸皮在眉心处挤成一团rou疙瘩。他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汤炳权对整个工艺改革所持的否定见解仍使他暗暗吃惊。

    “老汤,我相信你所谈的新产品车间出现的事故是很严重的,浪费人力物力,浪费国家投资,影响生产,影响整个厂计划指标的完成,事情非同小可。但是,新工艺好不容易上马,出了一次事故,是否就意味着整个工艺改革方案的失败?这个结论还不好下吧?再说,工艺改革方案是局党组审议同意的,也是你们厂党委统一过意见的,而且你又在‘三干会议’上做了长篇发言,说的头头是道,舆论造得那么大,现在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自己否定自已,这样做合适吗?”

    “老郑,我们都当了几十年企业干部了,随心所欲简单武断的事情我能做吗?别人可能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说句实话,对曾有为进厂后的所作所为,我是早有预见、早有反感的。他那个想入非非的‘十大政纲’,我们厂党委一班人就全票反对过,这你是清楚的。至于这个新产品工艺改革方案,是关局长打着‘贯彻党中央三中全会精神’的旗号,用‘关系整个厂前途命运’的吓人言词硬压下来的,处在当时的形势之下,咱们谁顶得住呀?不管怎么说,事实胜于雄辩,所谓工艺改革的成败得失,那五万块报废的砖头就证明了一切。事关赂线、事关大局,咱们这些人再不站出来拨乱反正,就显得太没有党性觉悟啦!”

    “唔,你说的道理我有同感,可是,可是,真要处理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棘手得很呀!”

    “你不说我也知道。工艺改革是关局长支持的,你是怕影响同关老头的关系吧?”

    “话可不能那么说。你们那个工艺改革方案,是经过局总工程师审核过,由关老头亲自批准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可不好随便插手。我看还是照你的应急措施办,先把生产暂时停下来,捡查捡查原因,搞搞整改,等关老头和任总开会回来,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吧。”

    “唉,老郑呀,你那个婆婆mama的劲头又上来啦。想不到,当了局二把手,办事情还那么优柔寡断!问题的性质明明白白摆在眼前:第一,整个方案全凭个别政治上不可靠的人关起门来设计,这不是地道的技术挂帅是什么?第二,方案的实施只依靠少数人指手划脚,把党团骨干凉在一边,根本缺乏群众基础,这不是违背群众路线吗?第三,方案上马,刚开始投产就出了那么大的事故,人力物力浪费,生产无法进行,给国家造成的损失还不够严重?就凭这三条,曾有为那个所谓的工艺改革究竟玩的什么花样,这不一清二楚吗?这么重大的责任事故,还不该调查清楚严肃处理吗?”

    “你说的理由都没错。但是,如果真像你所说的那么严重,必然会影响到关局长个人的威信,这可不是儿戏呀!”

    “你以为关局长资格老,是你的老上级,他的水平就那么高,就不走错路啦?依我所了解的情况,他复职以后的一系列工作方针就有点离经叛道——离马列主义之经,叛毛主席革命路线之道。具体事件不必多说,我们厂这场工艺改革的失败只是一个小小的例证。你们局党组好比一条船,船长领错了航道,你这个当大副的站出来把舵拨正,这就是贡献、就是成就、就是能力!这不仅仅是对党的事业负责,这对你树立个人威望也大有好处呀!反过来说,如果因为局长不在家,你这个代理局长职务的副书记连这种事情都不敢处理,那不就显出自己的无能了吗?我的郑副书记,你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照你这么说,我应该站出来干预?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趁关老头出差在外,抓住我厂里发生的这场重大事故,打开突破口,以点带面,端正路线错误,这是你郑副书纪的大功大德!男子汉大丈夫,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的,能成什么大器!”

    “好吧,你让我考虑考虑。市建委系统‘三干会议’明天总结后天闭幕,我马上召集在家党组成员开会,尽快给你们厂里派调查组来处理事故。”

    “对嘛,这才叫领导有方嘛!不过,我还得给你提个参考意见:关老头不是总把‘重技术、重人才’挂在口头上么?任总不在,你别忘了带上个技管处的专家参加调查,让他们自己否定自己,效果不更好吗?”

    “唔,哈哈,我说你姓汤的,真是个精明鬼呀!”

    “”

    好个汤炳权,一副伶牙利齿,一支三寸不烂之舌,一番连珠炮般的反问句、火箭炮般的惊叹号,严密的逻辑加上激昂的口吻,组成一服灵验的兴奋剂,搅得郑副书记周身热血沸腾,眼睛也变得灼灼有神了。

    好一桩难为的公务,好一席精彩的谈话,主人被客人说动了心,上司让下属牵上鼻子走。

    龙井茶喝淡了,前门烟抽够了,郑副书记起身送客。

    汤炳权骑着“飞鸽”车,从江滨中路干部宿舍区出来,一路慢悠悠的,浑身轻松自在。对于刚才这场谈话,他是事先经过周密考虑和准备的。十二年前的患难之交给对方留下难忘的好印象;****期间的权坛闯荡名气斐然,深得对方赞羡;长期的交往,深知对方城府空空事无主见,思想上患有“左视眼”容易合流;两年前,对方私下一个电话,他不动声色地将其下放农村未满三年的爱女招工进厂,安排到技术岗位,又添了一点报恩的资本。有了这些优势,他不愁对方不跟自己的步调走,两个钟头的鼓唇绕舌果然收到预期效果,这使他心花怒放。

    中秋晚凉,上弦月的粼粼清光给江滨路两旁的浓密树影抹上一圈漂亮的银边。汤炳权一路蹬车慢行,下意识地做了几次深呼吸,连日来的气候燥热和憋在胸中的闷气似乎都在此刻一泄而尽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