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 (第2/2页)
槽。老卒见了,连忙拾起,扭头对张寻竖起了三根手指,说:“最多三百人。” 张寻一听,才放下心来。看来这老卒说的,是赵东阳那三百骑兵。 他又抛给老卒一块碎银,问:“邓州方向,可有人来?” 瘸腿老卒露出缺口的门牙,笑着说:“军爷原来过路的客军。想是您还不知道,这邓州往来的人马,早就不过长庆川了,都在山南行走。” 这可是个重要情报!原来朱温西撤,并不经过长庆川。张寻赶紧召来施惊墨,让他撒出人马,去山南探路。打探朱温军马的动向。 南阳城外四十里处,齐军营内。 大将何勤刚刚接到主帅朱温撤退的命令。正要传令撤军,参军谢瞳连说不可。何勤问为何。谢瞳说:“杨复光兵力雄厚,却连日不战。可见他等的就是我们撤退这个时机。我们前脚拔营,唐军后脚必然杀到。到时士卒没有战心,恐怕会一败涂地。” 何勤虽然觉得说得有理,却反问道:“不撤兵又该如何?” 谢瞳说:“可以在今夜假装撤兵,在营外埋伏一股伏兵。等到唐军来袭,伏兵尽出,定能杀他个出其不意。胜了这一阵之后再撤,当能全身而退。” 何勤听从谢瞳的计策,当天就公开下达军令,让各营士卒收拾东西,说是入夜撤军回邓州。军中有唐军的细作,得知这个消息,赶紧传回南阳。 由于杨复光事先有所预料,故而王建等人不疑有诈。杨复光也自以为得计,沾沾自喜之时,就少了一个心眼。忠武军第六军都将鹿晏弘主动请缨,要夺头功。王建争了一番,最后由他和鹿晏弘两人共同执行追击的任务。
入夜,何勤营中灯火通明,一顶顶军帐被收起,人马辎重混在一起,乱哄哄撤往邓州方向。鹿晏弘和王建分别率军,从左右两个方向包夹齐军。唐军刚一杀到,齐军就四处溃逃,将辎重帐篷统统遗弃不管。鹿晏弘见敌人如此不堪一击,放松了警惕,以为可以大有缴获,下令全军追击。 另一路的王建却发现了异常。就在鹿晏弘的第六军疯狂追逐逃跑的齐军时,王建却让第三军保持阵型,全军戒备。牙将魏弘夫问道:“将军为何不追?” 王建说:“你看逃走的齐军,可像有三千人的模样?” 魏弘夫这才恍然大悟,齐军营中虽然乱哄哄一团,仿佛都在收拾东西准备撤退,但人数看起来只有不足千人,实际上可能只有五百人左右。跟之前唐军得到的情报相差太大。这说明,要么大部分齐军已经悄悄撤走,要么就是有伏兵。 果然,第六军追出没多远,队尾甚至还没有跑开,先头部队就被打了回来。鹿晏弘虽然立功心切,丧失了警惕。但他反应也够迅速,齐军伏兵刚一涌出,他就判断自己中计了。他没有组织反击,也没有向前突围,而是立即前军变后军,撤向了第三军王建所在的方向。 鹿晏弘这个决定救了他。王建的第三军此刻正严阵以待。第六军的溃兵撤了过来,王建也不客气,当头先射了一轮箭。这是在警告溃兵,逃回来的时候不要正面冲击王建的军阵,要从两侧绕到后面去。没有这轮箭雨作为警告,恐怕慌不择路的溃兵就会将第三军的阵型冲垮。到时第三军不是溃兵,也要“被溃兵”了。 第六军这些蔡州兵也都是老兵油了,当即明白友军的意思,并非要杀他们,只是警告而已。他们赶忙分成两路,从第三军两侧跑了过去。鹿晏弘没有跟王建会面,而是跟着溃兵一起,绕到后面收拢士卒,重整队伍去了。 齐军伏兵约两千人,在何勤的带领下掩杀唐军。追着追着,忽然发现溃逃的唐军分作两边逃开,中间闪开空地,竟然露出一只严阵以待的唐军。何勤吃了一惊,看来对方也有能人,识破了自己的伏兵之计。此时要是冲上去硬碰一番,胜负就难预料了。 何勤马上鸣金收兵,齐军离王建的第三军尚远,就停止了追击。向后撤了回去。 见齐军这次是真撤了,魏弘夫问王建:“这回追吗?” 王建摇头说:“穷寇莫追。”实际上他心里清楚,要是真把齐军逼急了,对方人数可是自己的两倍,厮杀起来,未必能讨到便宜。 何勤胜了一阵,却不敢再做停留,直接收拢军队,撤往邓州。经过一夜行军,天还未亮,就到了邓州城下。此时邓州城门尚未开启。何勤派人上前叫门,不成想门没叫开,竟然叫下来一阵箭雨。几个前去叫门的士卒当场被射成了刺猬。 何勤恼羞成怒,来到城下,顿时大吃一惊。他发现,此时城头飘扬的旗帜上,竟然绣了一个大大的“张”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