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 如此援军 (第1/2页)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别看宋文通年纪不大,也是一身侠气。听见张寻说不救奉天,他顿时火冒三丈,也顾不得什么礼仪尊卑了。 “张刺史可是要见死不救?” “呵呵。”张寻冷笑一声:“这事我说了可不算,得由杨公做主。” “咳咳。”杨复光咳嗽了一声,心说你还知道是我做主啊?还以为你已经替我做主了呢。 宋文通眼巴眼望的看着杨复光。老宦官知道不得不表态。其实他心里是想救的。他站在大唐天子的角度纵观全局,奉天数万唐军是对付黄巢的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不容有失。但,张寻的意见,他已经越来越不能忽视了。 “文通啊,奉天,是一定要救地。但你也不要着急。毕竟武功的战事刚刚结束。总得给将士们喘口气的时间不是?” 宋文通扑通一下跪下了:“杨公!就怕忠武将士喘完了气,奉天将士们就没气可喘了啊!” 宋文通算是抓住了杨复光的软肋。他一哭天抹泪,仿佛奉天唐军有今儿个就没了明儿个,杨复光也着急了。 “这样吧,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两日,后日天明就去奉天!” “谢杨公!”宋文通得偿所愿,一个劲儿的磕头。 “你先别急着谢。”张寻半天没吱声,这会忽然说道:“杨公,后日走不得。” “如何走不得?” “没粮。” “胡说!不是刚刚运来……那么多粮食吗?怎么说没粮?” “这些粮食是咱忠武军打黄巢用的。没有多余的去救奉天。” 一句话差点没噎死杨复光。老宦官心说,好你个张寻,不就是让你出了点粮食吗?就开始拿捏起我来了。从来没听说过粮食还有打谁谁专用的。简直就是无理取闹! “觅仙!休说这些没来由的话。救奉天就不是打黄巢了吗?” “是,也不是。” “怎么讲?” “兴平三万唐军,不战而退。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吧?半年前他们就演过一模一样的戏码。黄巢军一来,他们就跑。杨公,我斗胆问一句,皇上出粮出饷,是让他们陪黄巢玩猫捉老鼠来了吗?” “不要胡言乱语……” “我还没说完。朱玫、李鋋、张钧等辈,领着数万唐军,在关中已经一年多了。战果寥寥。除了随郑相公反攻一次长安,再就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吧?我还敢断言,接下来的一年,他们依旧会如此!像他们这样守守不住,攻攻不出,打黄巢见不着,祸害百姓一个比一个能耐的所谓唐军,救之何用?!岂不是白白浪费粮食?他们死就死了,没什么好可惜的,忠臣义士反倒要拍手称快,终于可以省出粮饷给真正用命的将士们了!” 这一席话说得杨复光哑口无言。因为他知道,张寻说得句句在理。 但宋文通却不能苟同,他急忙说:“邠宁、泾原等军或如刺史所言。但我博野军何辜之有?我们绝非贪生怕死之辈,自从神京沦陷,齐克俭将军以区区三千之众,死死守住了奉天,多次为兴平唐军解围。难道刺史认为我们也不值得救吗?” 宋文通说得倒是实情。同为“近畿八镇”之一,兴平在唐齐之间屡次易手,奉天却只被齐军短暂的攻陷过一次,旋即被齐克俭收复。这一年多来,奉天大部分时间都控制在唐军手中,成为对抗黄巢的一个桥头堡。 见杨复光似乎又有动摇,宋文通趁热打铁:“而且也并不需要太多援军。如今奉天守军人数不少,只是士气低落。只要他们得知有援军到了,就会有信心守下去。” 杨复光听了频频点头,张寻竟然也是呵呵一笑。他心想,终于可以借坡下驴了。 “宋校尉说得也有道理。齐克俭确实与朱玫不同,不应该遭此劫难。这样吧,我手下有一支骑兵,人数虽然不多,但也应能起到提振守军士气之用。请杨公准许他们去救援奉天吧。” 杨复光一听,生怕张寻反悔,赶忙答应下来。 翌日清晨,天才蒙蒙亮,就有一支队伍出了武功县的北门,奔奉天方向去了。 队伍中一人嘴里不住的嘀咕着:“恁娘了个撅地,闹了半天就给我五百骑兵,还没我带来的人多呢!” 宋文通领着八百博野军,屁颠屁颠的跟在五百骑兵后面吃灰,肚子气得鼓鼓的。 武功县里,马军都虞候裴仁忧心忡忡的来找张寻。 “将军您这是何意啊?奉天据说有三万贼军围城,咱要么不救,要么就尽力去救。只派耶律苏察去有什么用?咱们马军本就不多,这不是白白送死吗?” 张寻此刻手中正捧着一包淡黄色的药末,是首席军医孙有才刚刚送过来的。他将药末贴近鼻子嗅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